[摘 要]语言是符号系统和交际工具,亦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交际同时也包含了文化的交际。这是因为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而语言是文化的特殊载体,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本文通过对英汉语音对比分析出中国英语语音特点,旨在说明跨文化交流者如何通过中国英语发音特点体现自身本土文化身份,不仅仅要“送去”中国文化,更重要的是“彰显”中国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文化,从而达到增强国家影响力的目的。
[关键词]文化身份;中国英语;音段音位;超音段音位。
一、语言与文化身份的关系
文化身份是文化群体成员对其成员身份及文化归属的认同。文化身份向世界表明“我(们)是谁”,并通过群体成员的共同言行表现出来。语言是文化身份的重要标志。“一个社会群体成员所使用的语言与该群体的文化身份有一种天然的联系。”每一次言语行为,不管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能表明说话者或作者在某一给定文化的社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说话者通过不同的语音、词汇、语法和言语模式,被确认为某个言语社团的成员。
二、中国英语语音特色
语音是语言的基本物质外壳和表现手段。通过英汉语音的对比可以了解中国英语的语音特点。中国英语的语音特色主要表现在音段音位(segmental structure)和超音段音(suprasegmental structure)两个方面。
1.音段音位
音段音位是指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音位,是从音质角度来分析的,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位。
(1)音素替换
从因素数量上来看,英语有48个音素,汉语有40个。汉语中缺乏/i/、/u/、/ei/、/Q/、/A/ 5个音位和/W/、/F/、/V/ 等几个辅音。所以中国英语中有用相似的汉语音素来替代英语因素的现象,如将 apple /Apl/ 念成 /eipl/,thought /WC:t/ 念成 /sC:t/, show/FEu/念成sho(受)或si(秀)等。
英语中的元音发音特点是有松有紧、有长有短变化多,而汉语中的元音一般发得长且较紧。许多中国人不易体会到这种区别,所以,中国英语中往往将短音发成长音,如将 bit /bit/ 念成 beat /bi:t/, full /ful/ 念成 fool /fu:l/, pot/pCt/ 念成 port /pC:t/等。
从辅音的发音来看,英语有强弱之分,而且有辨别意义的功能,汉语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分,这反映到中国英语上就表现为清辅音和浊辅音难以区别,如将 pig /pig/ 发成 big /big/, cot /cCt/ 发成 got /ɡCt/, feel /fi:l/ 发成 veal /vi:l/等。
(2)音素增减
音素的组合就构成了音节。英汉两种语言在音节构成上有很大区别。汉语的音节是由声母加韵母构成的,有4种类型的声调;英语的音节由音节首(onset)、音节核心(center)、音节尾(coda)等3个部分构成,且组合方式非常灵活,最长的音节可以有8个因素,如scrambles /scrAmblz/。由于在汉语当中没有辅音群,因此,许多国人说出辅音群时,总是不自觉的在其后插进一个元音。最常见的是插入/E/,如把clean /kli:n/ 念成 /kE5li:n/, 把glass/ɡla:s/ 念成 /ɡE5la:s/; 有的在/p/、/b/之后插入/u/, 如把please/pli:z/ 发成 /pu5li:z/, bread/bred/ 发成/bu5red/; 还有的在/tF、dV、F/之后插入/i/, 如把shrimp/ Frimp/ 发成/ Fi5rimp/, charged /tFa:dVd/ 发成 /5 tFa:dVid/等。除了出现在音节中间以外,有时还会出现在音节末尾,如将 wish/wiF/发成/5wiFi/, hope/hEup/ 发成 /5hEupu/, work/wE:k/ 发成/5wE:kE/等。再者,插音现象有时用来替代汉语中所没有的发音习惯,如“鼻腔爆破”音(nasal plosion)/tn/、/dn/等,很多人按汉语的习惯在中间加进一个元音/E/,因此,将它们分别发成/tEn/和/dEn/。
有人认为中国英语语音特征是初学英语者所犯的发音错误,等语言功底到了一定阶段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在笔者看来,绝大多数人是不可以克服的。暂且不说这种发音习惯是不是应该被接受,单从表明我们的文化身份上看,这是有效的,而且大多数的中国人实际上就是这样说英语的。如同西非英语把peer/piE/ 发成 /piB/, apple/Apl/ 发成 /Epul/; 东非英语中许多人/l/、/r/不分;新加坡英语词尾辅音组合常常被简化,将next/nekst/ 读成 /neks/。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很复杂,不过, 毫无疑问,它们都具有本土化特征。因此,中国英语的语音特征也应被视为本土化特征。
2.超音段音位
超音段音位用来表达句法结构,主要包括重音、声调、语调、音渡等。超音段音位集中体现了中国英语的语音特色。
(1)声调
声带震动频率的变化是音高变化的物质表现形式。这种变化如果发生在语言中则称为旋律(melody)。如果以短语或小句为基本载体单位,那么这种旋律称为“语调”(intonation)。声调(tone)则是音节的高低升降形式;
汉语是声调语言,声、韵、调组合在一起形成了音节。英语是语调语言,它的音高是与短语或句子相联系的。
(2) 轻重音
中国英语讲单词时重音使用过多,有时重音位置与规范英语当中位置不同。而英语的多音节词中轻读音节多,重音一般只有一个;汉字当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因此多音节词的重音比较多。中国英语轻重音的特点是弱读少,重读多,没有节奏感。这是因为句子结构对轻重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话语含义较强的实词都应重读。试比较以下5种句子的读法:
a. This is the 5house that 5Jack 5built.
b. 5This is the 5house that 5Jack 5built.
c. 5This is the 5house 5that 5Jack 5built.
d. 5This 5is the 5house 5that 5Jack 5built.
e. 5This 5is 5the 5house 5that 5Jack 5built.
以上5个句子中,第一句是规范英语的读法,其余句子则是不同国人讲英语时的不同表现形式。总的来说,中国英语重读音节多于规范英语。当然,无论哪种读法都不会影响交际。
英汉两种语言文字分属不同语言体系,音节与音节、词与词之间的过渡方式自然也不一样。英语这种语言的逻辑性很强,元音和辅音发音清晰。它们既可以出现在音节首部,也可以出现在音节尾部,结果必然是音节之间的界限不清,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连读。因此,“英语语句除句末和语音末尾有长短不一的停顿外,音节之间,或单词之间都以‘连奏音’(legato)的方式过渡,一般听不出音的间歇或中断”(何善芬2002:75)。而汉语中每一个音节的发音都是十分清晰的,前后音节的读音不易连接。在汉语语音结构和发音习惯的影响下,我们当中许多人在讲英语的时候,常会不经意地把英语单词分开来说。以元音开头的词,又往往在前面加上一个喉赛音/?/。那么,该如何看待这些中国英语的语音特色呢?我们承认中国英语在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上的这些特征,并不是因为这些方面的‘中国特色’难以去除,而是因为它不可或缺。这两者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因为“根深蒂固,难以根除”而选择去接受它,那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不是心甘情愿的,而因为“不可或缺”而接受它,则充分肯定了其交际功能的有效性,反映出我们内心深处的认同感。
三、结语
语音是语言的“名片”。世界上的英语有多少种,那么 语音就会有多少种,这是毋庸置疑的。这是英语本土化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完全没有必要去担心中国英语的语音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形形色色的语音非但没有造成混乱的格局及妨碍英语在全世界的传播和各个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相反各具特色的英语变体使英语的内涵得到了丰富。用Leather 的一句话说:“只有间谍的发音需要以假乱真”。 我们应该提倡更符合时代特征和民族精神的中国英语的语音,在跨文化交际中勇敢地展现给对方,表现出我们的文化身份。
参考文献
[1]陈建民、谭志明主编.语言与文化多学科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3.
[2]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江晓红.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英语[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6).
[4]李岩. 英语语音教学之英汉对比[J]. 渤海大学学报,2004,Vol.26 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