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名问题学生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名问题学生

作 者:牛秀芳 (甘肃省山丹县第二中学 734100)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F4—中学综合教育

[摘   要]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经常给予肯定,从而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对问题学生的赏识教育应注意:一是用显微镜式的目光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二是多采用谈心的方法,三是遇到问题换个角度,理解他们。
[关健词]赏识;问题学生;教育。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存在的许多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为:思想品德低劣,学习成绩差,常违反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甚至有违法乱纪行为等。对这些学生教师用得最多的教育方法就是批评,而批评对他们而言也是最没效果的一种教育方式。因为可能由于逆反心理导致师生间的对立。
对这部分学生如果采用赏识教育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地方。”成功是每一个孩子都非常渴望的。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被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经常给予肯定,从而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
有这样一个例子最能说明赏识教育的神奇之处。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全班唯有他表现最差,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你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以为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饭,并且没有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好像突然长大了,第二天上学时,他起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总在差生行列。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看着儿子,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她儿子将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更是赏识教育具有神奇效应的典型例子。
对问题学生的赏识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赏识问题学生的开始——用显微镜式的目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问题学生往往在师生心目中的形象比较差,要让问题学生以新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就必须对他们的每一个优点、每一点进步公开表扬。当然教师要做到赏识问题学生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用常规眼光来看,问题学生总是一身毛病,他们常常会惹来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烦而让人嫌。要做到赏识他们,就必须首先对他们有个正确的认识。并且坚信 “儿童都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苏霍姆林斯基语)。有些问题学生,实际上并不是各方面都差,他们在某些方面甚至还表现得很出色。他们是祖国大花园中遭受了霜打虫咬的鲜花,更需要园丁的关心和呵护。
因此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应细心观察,用显微镜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并加以放大,有时教师还应根据他们的特点,创造条件,让他们闪光,然后及时肯定,有时甚至可以小题大做,对他们表现出来的一些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成绩或进步大加表扬,为问题学生重树自信,使他们不至于“破罐子破摔”,然后再为转化他们寻找突破口。
 2.赏识问题学生的重要手段——个别谈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是一个学生向你说了心里话,你的教育工作就有了很大成绩。”带着欣赏的眼光与问题学生谈心是转化问题学生必不可少的手段,与问题学生谈心可以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关心和重视,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面对问题学生教师一定要平易近人,以平等的身份主动和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帮助他们。要善于和他们谈心、交心,经常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谈话时如果从其闪光点和特长入手,则更是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此作为谈话激励的中心,引导其重拾自尊、自信,从而端正其纪律、学习态度。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谈话风格。对性格内向的,要轻言细语、含蓄、点到为止,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思想活跃、性格开朗的则要开门见山,不能拐弯抹角,这样和他们才有共同语言,感情才会相通,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赏识问题学生的关键——换个角度,理解他们
青少年,尤其是问题学生,行为习惯差,自控能力差,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会时不时干出一些“荒唐事”,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应该首先在沉着、冷静上下功夫。绝不能因学生有错就拍案而起,更不能认为他们“不可救药,一棍子打死”,而应该站在问题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多分析一下他们犯错误的客观原因,这样,就可以对问题学生多一份理解、谅解和宽容,少一份埋怨、责备和苛求,多一份信心和希望,少一份叹息和失望。当问题学生犯了错误时一定要要让同学、家长、理解他们、关心他们、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赏识。人的生理生命需要阳光,空气和水,而人的精神生命需要赏识。赏识是精神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作为学生,被赏识是他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当然,赏识不是万能的,赏识不是无原则地表扬。只要运用得当批评也是一种赏识。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深入学生们中间,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学会尊重、赏识每一名问题学生,不断地把自己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2012-12-01.
[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2004-1-1.
[3]崔华芳,《做最成功的父母:赏识孩子的55个细节》,2006.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