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 学生高效学习方法的思考及策略
作 者:冯 斌 刘兆芳
(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海南 万宁 571500)
大
中
小
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一体化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QJY20191043 新高考改革是一场全方位的教育深刻变革,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教学。选科走班的实施,物理作为高中最难学习的科目之一,成为很大一部分学生的选科学习的拦路虎,高一选科放弃物理学科的学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物理学科作为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基础学科无法替代,在高考志愿专业设置上,海南高考录取首选物理的专业覆盖率占62%,含物理的专业如物化生专业覆盖率96.22%、物化政专业覆盖率96.58%。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物理爱物理的情感和素养,根据自己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结合课题组的探究,形成了几点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学生高效学习方法的思考及策略,具体如下。 一、学生学习物理方法调查及思考 2021年4月,我们课题组对我校的初三和高一年级学生物理学习方法情况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涉及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方法现状、对当前教师授课、课后辅导情况、学习物理过程中实验、建模能力状况、学生学习物理的难点痛点等概况调查。 分析调查数据,我们得到对物理感兴趣的学生占70.93%,说明大多数学生具有学习物理学科的原动力,这为我们下一步培养更多学生学物理爱物理的情感和素养提供数据支撑。 从物理学习基础问题调查数据看,优秀占13.95%,一般的占75%,说明大多数学生学习物理的天赋不高,后天的培养是关键。从预习的三个问题调查数据看,想起来就预习及偶尔预习的均占四成,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预习习惯,需要物理教师在学生学习行为上花心思花力气矫正。从预习方法问题调查数据看,能够自己找出重难点占55.23%,解决课后问题占1.74%,听老师上课的讲解占45.93,查阅参考资料占14.53%,和同学交流占22.09%,这些数据表明初高中学生在预习时目的不明确,而是为学习而学习,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足,依赖心强,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还没有形成。 从课堂学习设置的问题调查数据看,对老师讲授内容学习不管重要与否都注意听讲的占84.3%,重要的知识重点听占14.53%,只听自己感兴趣的占1.16%,边听讲边做笔记的占83.72%,先记下大致框架课后再进行补充占15.7%,从不记笔记占0.58%。表明大多数学生是能够认真听课学习的,也能够及时记录学习内容,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易抛锚。同时可以看出我们学生课堂学习的方法较为传统,学习效益难以突破。在课后巩固方法上看,与同学讨论习题的占73.84%,直接去问老师占12.79%,参照参考资料自己琢磨占13.37%,表明大多数学生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找学习好的同学解决,自主探究的占少数,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找老师解决问题的也只有很少一部分,表明日常教师下沉到学生当中课后辅导的时间不足。在课后复习问题上,有43.02%偶尔会复习,不会的占0.58%。说明有近一半的没有课后复习习惯,没有将存在的学习问题学懂学透的高要求,为夯实物理基础埋下隐患。 从物理学习的实验、错题集、考试、成绩问题设置的调查数据看,教师带领指导做课程实验的占89.53%,偶尔会的占10.47%,说明大多数教师能够认真履职,还有十分之一的教师没有认真对待学生实验,不能正确对待实验教学,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在错题问题上,偶尔会总结整理错题的占48.26%,不会的占6.98%,表明有近六成的学生只是偶尔总结,没有养成习惯,日积月累的问题严重影响学习基础夯实,严重影响学习效益提高。在考试问题上,考前对每个章节总结复习占85.47%,只记一些重点概念和公式占13.95%,从来不复习占0.58%,表明大多数学生很重视考试,极少数学生学习习惯极差,放弃学习物理。 从学习方法设置问题调查数据看,选择模型法占33.14%,类比法占22.09%,比较法占14.53%,等效法占30.23%,从数据上可分析出选择模型法和等效法的占了六成多,表明初高中学生易选择简单易理解和好掌握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物理。从画图问题设置上看,认为画图重要的占34.88%,非常重要的占62.21%,可以分析出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画图辅助解决处理物理问题。从学生学习难点上看,选择数学推理、计算太繁琐占51.74%,物理情境太复杂不知道做题从哪儿下手占38.95%,审不清题意占30.81%,理解物理概念有困难占27.91%,物理概念和规律太抽象占20.35%,好多物理量有方向占16.28%,数据分析可得出学生学习困难主要是数学推理及计算难住了一半的学生,不会分析情景审不清题意的高达近70%,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物理发散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初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高效学习方法及策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根据经验和此次调查,在如何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掌握更加科学和高效的学习方法,我们的策略如下: (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好比火力侦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才能起到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 (二)养成积极参与,大胆发言,与人合作探究交流的好习惯。 自信比金子还宝贵。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课堂发言,都是建立在学生对知识点探究理解掌握和熟练应用上,是学生自信心的具体反映,有道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就是这个道理,长期的培养和锻炼,学生既掌握了学习高效的方法和途径,又淬炼了学生的心理品质和探究归纳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和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使学生拥有了能学好一切知识的自信心。 (三)养成有选择性做课堂学习笔记的好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学习笔记是学生课后回顾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载体和辅助。所以课堂学习笔记不能是教师课堂板书的复印机,要做到有选择性、理解性、系统性记录,条理要清晰,重难点要突出。 (四)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张字迹工整,图形美观,答题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卷面整洁,布局整齐的试卷,哪一个阅卷教师都会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做事品质,自律能力,学科素养高度以及不断追求完美的精神,在评价上就会高人一筹,所以要督促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五)养成及时复习,利用思维导图的做好科学记忆积累的习惯。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及时复习是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之一。物理知识点多面广,为此要科学应对,利用利用思维导图形成链接式记忆,提起一个点就会带出一条线,从而达到高效记忆。记忆量越大,积累越多,物理基础就打的越扎实,成效就会越显著。 (六)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课后作业是巩固知识点掌握知识点的重要手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是一个基本要求,不仅如此要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来锤炼自己。一是限时完成,二是独立完成,三是干净整洁字迹工整逻辑清晰步骤层次分明,四是准确率高,五是总结同类题型解题规律和答题模型。这样久久为功,学生就会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并形成勤于思考,做事认真,自律自强,不断攀高的优秀品质,这些品质会反哺到学生的学习中,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益。 (七)养成善于质疑、勇于动手探究的好习惯 质疑,是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物理学习上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疑点和难点往往是学习突破的关键,不少学生往往有了疑难问题不愿提,不敢提,更多的学生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并未意识到疑难问题。因此,要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或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要给子充分的肯定,这样长期坚持,就会促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不断质疑探究的好习惯。 (八)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解题思维和方法 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性,他决定了学科自身的学科规律和特点,决定了解决学科问题必须使用属于该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不走弯路,事半功倍。为此,作为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方式和方法。主要是以例题为引导,多角度无遗漏地展示如何分析题目信息,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在头脑中建立相关的物理图景,如何画出必要的示意图分析,如何与物理现象对应物理概念,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哪些是待求量。如何分析研究对象在整个物理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如何把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挂起钩来,正确地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通过耐心指导和反复督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维方式和方法,形成强大的解题能力。 (九)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是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一是实验前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为顺利地进行实验作好准备。二是实验中要养成学生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必要的数据和现象的习惯。三是养成学生在实验操作完毕后,要整理好器材,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的习惯。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以致用,深刻体会到物理不单纯是一门书本上的知识,更是时时刻刻都能用到的一门有用的学问,从而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新高考新课程是核心素养的具体落实,教师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今天的思考和探究,是为了高效高质培养更多国家有用的优秀人才,因个人能力有限,很多思考和探索不成熟,望各位读者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