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要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自觉学习,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情感因素
初中思想品德课既包括贴近学生生活、思想实际的内容,又包括反映社会发展、国计民生的内容,可以说,它与时代、社会、青少年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教师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情感因素,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方面,利用教材知识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掌握知识不是我们教学的唯一目的,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我们的目标。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有很多成长中的困惑,思想品德课本中就有解决学生很多方面问题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引导学生,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比如,调查采访、参观考察、专题讲座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和生活,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亲身实践提高对课本知识的感受,增加社会经验,丰富人生阅历,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思想品德课远离学生实际,教学方法采取单一性的灌输方式,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失去了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材声文并茂、生动、形象、逼真,把教材中见不到的场面、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生动活泼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中注入时尚素材。
三、注重师生课堂交流,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交流应该贯穿于政治课堂的始终,因为师生间的交流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纽带。在课堂上没有良好的充分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不能顺利地进行。但是我们也要明白课堂交流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课堂上的知识点的讲解,理论知识的讲授只是师生交流的一部分,因为交流毕竟是由师生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的。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科学知识传授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看到教师知识传授的是否全面,是否具有系统性,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从教师的讲授中体会和接受的内容的多少,换句话来说也就是课堂交流中的知识传递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而是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多向知识传递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师生课堂交流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有效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远离课堂教学,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进行有效互动交流,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所以,教学过程要特别注重师生间的互相交流,使课堂交流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是老师和学生对课堂知识点要进行必要的质疑和探讨。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个角度来说,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能提出问题产生疑问在课堂教学中更为重要,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大力扶持,使课堂交流在学生提出疑问、进一步解决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促使政治课堂教学活动能有效地进行。
四、充分使用教科书,师生共建学习内容
使用教科书是老师教学生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掌握有效使用教科书的原则和方法,教学效果就会有很大提高。近年来,在推动课程改革过程中,大力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教师依据自身的实践与研究,自主地探讨学科课程与教材,以课程、内容的自主创造为前提,把教材作为教学资源之一加以利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教材又要超越教科书,转换自身角色,成为教科书内容的仲裁人,转译者与开发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乐趣、能力以及发展出发,开发一些学生终身有帮助的内容。
五、思想品德课创设合理的情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十四五岁的青少年学生,正是思维极其活跃,情感极其丰富的年龄。这个年龄段看问题都带着明显的主观色彩。因此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进行情感教学。
(1)以感情赢得感情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疾病经常化,财富数字化,幸福多元化,网络妖魔化,命运多舛化,使人的内心脆弱而敏感多疑,平淡的痛苦似乎激不起人们的同情。学生受上述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有情感麻木的倾向,表现在缺乏集体主义精神,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不从大局出发,稍有不顺,就大呼小叫,总认为别人有负于他,别人都该对他负责,凡事百般推诿,没有责任心。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该通过情境教育,教育学生以情动情,以感恩的心回馈家人、师长、社会。
(2)以感情明白道理
以情动人,创设能使人产生情感的情境,并通过教师充满感情的表达来感染、打动学生,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如汶川大地震,我们处于地震重灾区,大家都经历了死里逃生的一幕幕,那些四面八方涌来的爱心包围着我们,动人的故事天天在上演着。直至今日,那些振聋发聩的往事依然历历在目。这样的灾难,演绎着人间大爱。此后在学习人的价值取向时,我将感人的镜头剪切在一起,制成课件,学生明白其间的道理。
(3)以感情促使行动
通过情境教学,以情生情,以情促情,以情换情,学生获得的是鲜活的知识,是经过感性积淀理性提升的知识,这样的知识不是简单的说教所能比拟的,有着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但要促使学生行动尚需老师继续加大“催化剂”的力度。此时,把握时机,创造条件,助以推力就尤为重要了。记得我接手一个新班之初,班里有几个调皮学生,总是有层出不穷的馊主意,装着打饱嗝,踏地板,烧纸片,弄得我非常难受。但自从创设情境以情换情后,学生们大受感动,纷纷给我写信,承认自己此前的错误,希望我能原谅他们,给他们一个机会。
总之,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总结和提高,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