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谈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谈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作 者:刘 岩 (贵州省大方县第六中学 551600)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价值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实施教育教学目标的主要场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终在努力探索的问题,也是衡量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尺度。下面谈谈我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
一、巧妙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所提问题应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大胆创新、巧妙设计问题,不拘泥于常规。多应用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素材的新闻媒体材料加以实践。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学生在课堂中有了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二、引入时事政治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事政治与思想品德课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它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很多学生在课下聊天时都会兴高采烈地议论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或者是突发事件。但是,学生却不喜欢上思想品德课,在思想品德课上无精打采,失去了课下高谈阔论时的神采飞扬。为什么呢?因为一些教师的授课只注重课本教材知识的传授,而根本不与当前形势、事件相结合,使得思想品德课堂与学生有了距离,学生也不喜欢这样枯燥的教学过程,甚至感到很厌烦。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引入时事政治内容,将时事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讲授,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既让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教学,又落实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比如,在讲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时,教师可以讲现在巴尔干半岛的局势、伊朗的核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这些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的教学,学生兴趣盎然,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对教材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要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确实应该尊重教材,但是不应该墨守成规、照本宣科,对于教材中涉及到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要善于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使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发展学生对政治理论的感知能力。如可以让有的学生以记者的身份对自己的同学进行采访,或者对当前的焦点问题进行意见征集,通过组织这些教学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应用,也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锻炼。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将教材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对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和自己周围发生的事件能及时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如果学生感觉到有困难,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课堂教学的小范围走出来,对课本知识理论进行升华总结。所以,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使课本中的理论体系能与现实生活中的焦点事件有一个很好的连接点,还要根据这个连接点巧妙设计相应的实际问题以及学生间的讨论,有条件的要鼓励学生课后积极进行实践等。
四、改变传统思想政治课的模式
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采用师生问答、教师评价的形式,老师成了评价的权威,是学生学习表现唯一评定者。由于教师是课堂评价的“主宰”,课堂上缺乏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就缺乏了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所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师生授受的传统讲授程式,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向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成了课堂评价改革的关键。
五、思想品德课要关照学生思想,关怀学生的内心价值冲突
理论是灰色的,再多的理论不转化到现实中都是空谈。思想品德课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学生内心的矛盾冲突,以获得心灵的快乐。
(1)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把准学生思想脉动
当今世界,是一个相对宽容而多元化的时代,各种思潮暗流涌动,各种价值观、世界观层出不穷。而当今中国尚处于社会变型期,旧的价值体系已经破坏,新的价值观尚未建立,社会缺乏一种统一的精神支柱,显得相对浮躁,各种快餐文化甚嚣尘上,这些对喜欢猎奇而不得不枯坐书斋的学生有着极大的诱惑。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将鲜活的知识引进课堂,才可能走进学生心灵,扫去学生心灵的污垢,做学生心灵的引路人。
(2)尊重学生个体体验,理解学生不同层次的选择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是有层次性的,这种需要一般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而复杂,由物质到精神。学生也如此,阶段不同,需求也不尽相同。正如我们的理想,有时代性,饥饿的年代是温饱,温饱的年代是小康,小康的年代是富裕……每个人的认识和需求是一步步发展的,学生最初的认识或许达不到我们的期望。无论是理论问题还是实践操作,都应该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不同意见的争论。而不应该肯定一两个,打击一大片,这样的话,学生是不会心服口服的,久而久之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捕捉时机,适时引领,提升思想
学生思想的发展和提高是一个建构过程,是其自身实践、修养、生活经验与外在影响的有机结合。思想品德教师作为一个引领者,应该善于捕捉时机,适时引领,找到学生自身修养、实践、经验与教材内容的契合点,提升学生思想认识。只要教师愿意努力,用心观察,这样的契合点随时会有。
总之,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效率,就要把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使学生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探索,同时要把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让我们以此共勉,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教育事业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