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作 者:方顺利
(广东省惠东县黄埠中学,广东 惠东 516300)
大
中
小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个人的心理活动和学习动态变化。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分层教学法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给其进行合理的分层,引领其展开梯度学习和进行有效的分层课堂训练,并结合实际情况来布置合适的作业,并展开科学合理的批阅,在关注学生个人发展的同时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本文立足于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实际情况,就初中教师如何利用分层教学法来进行授课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分层教学法;教学策略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育的重点不在于给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更要关注学生思想的变化和能力的提升。但由于不同的学生在学习理解、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道德修养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科学的、正确的教学手段来真正的将教育落实到实质上,注重对学生个人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促进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合理隐性分层
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实现的前提,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在采用分层教学法来授课时要注意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师教学的层面来进行合理的隐性分层,避免因分层教学而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学习。
如在《认识新自我》一课教学时,在这节课教学时,教师要注意随时地观察学生的学习变化,并充分地结合学生以前的学习成绩、理解能力和平时表现将学生隐性的分类,并充分的考虑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学习程度。如有的学生平时成绩差,表现也不好,在认识新自我时缺乏直观和正确认识,对此教师可将之归为学困生一类;有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好,对自己的认识也比较中肯,教师可将之归到发展进步类的中等生;有的学生则思维灵活,对自己、对他人有独特的认识,不仅中肯、正确,也能熟练的应用课堂知识,教师可将之归到优等生一类等。同时在给学生进行隐性分层时,教师要注意分层的灵活性,如教师对某个学生存在认识不清的情况、学生近期的表现较好等,教师都要将之归到更优越的一层中,要充分的实现分层教学法的本质,从而来展开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合理隐性的分层,不仅能对课堂内容进行精确设计和安排,也能从实际角度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坚持学生为本,设置分层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本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更是当前教育教学出发的基本点。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可依据教材内容来设置分层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学生的行为或者语言,给予不同的课程教育,注重让学生学习和了解课堂知识,内化到日常生活中,从而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进步。
如在《过健康、安全的生活》一课教学时,在上课前教师要先从不同学生的日常表现依据教材内容来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注重分层教学和分步骤地引导学生了解。在上课时教师可先给学生讲述课堂内容,包括什么是健康安全的生活、如何拒绝诱惑、如何防范侵害和保护自己等,要先让学生对课堂基础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然后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展开不同程度的教育,如有的学生平时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到不良内容的诱惑,因此教师要侧重于给学生讲授如何远离和抵制诱惑;有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防范意识较弱,容易受到欺骗,因此教师可针对这一类学生展开教学活动和案例演示,以此来警醒学生等,教师要尽量的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并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以此来促使学生能有所收获,进而促进全班学生的整体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实行分层教学目标,能有效的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展开梯度教学,进行分层课堂训练
由于不同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同,因此学习时课堂上总会出现两种声音。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展开梯度教学,将学生理解能力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引领学生进行分层、分目标的课堂训练,以梯度性的问题来引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思考,进而在激活全体学生思维的基础上提高课堂的学习成效。
如在《竞争合作求双赢》一课教学时,在上课时教师要先就教材内容给学生做以全面的讲述,并从竞争、合作、双赢的概念着手来设计一些梯度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必要时也可成立学习小组,将同一层次的学生分到一组,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教师可给出层次性的问题:竞争和合作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去看待竞争和合作?如何实现双赢?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双赢的案例等。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困生的讨论,并及时的予以指导。如有的小组学生不了解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不懂的如何依靠竞争、合作来实现双方共赢,对此教师可从竞争与合作的方式、良性循环以及发展的角度来提示学生,从而充分的激活其思维。同时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也要注重分层次地指导,让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且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最后教师再帮助学生加以总结,以此来让学生有相对完善的知识框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梯度教学,引领学生展开分层的课堂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四、举办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道德意识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来源于生活,教育也离不开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将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可举办相关的教学活动来引领学生进行实践,并根据不同学生的表现展开合理有效的指导,从而在实现分层教学目的的同时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道德意识。
如在《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教学时,在上课时教师要先避免直接的给学生讲述课堂内容,而是引领学生展开以“校园道德与法治”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校园里自由活动,教师要随时记录学生存在的问题,如有的学生在自由活动中随手扔掉手里的垃圾;有的学生则在买东西时乱哄哄地挤到一块等。在自由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引领学生到班里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可就课堂内容给学生作以详细的介绍,并有意识的给学生渗透一些社会规则,如遵守公共秩序、排队、不能随手乱丢垃圾等,要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给学生渗透一些社会规则。同时对于一些在活动中表现较好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并进行表扬。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能直接指出来,而是要从隐性的角度告诉学生该如何做,从而指导学生改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举办相关的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内容来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五、布置课后作业,科学批阅学生作业
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不断的巩固加强和训练。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课后作业的形式来训练学生,帮其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和培养其法律素养,并在学生提交作业后进行中肯、科学的分层评价,在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同时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如在《建设法治中国》一课教学时,在课堂上教师要先给学生夯实法治基础,将基础的法治知识给学生进行全面的讲解和介绍,如知识产权、生命健康权、财产安全权等一系列基本权利。在学生对课堂基础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后,教师可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搜集相关案例,并依据课堂内容来进行简单分析。在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层指导,如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熟练的学生会指出某件事既有法律关系,也违背了道德;有些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则只看到了法律内容等。对于前者,教师要进一步帮助学生细化,可就法律和道德知识给学生进行补充;对于后者,教师要先予以肯定,并从道德的角度来启发学生,从而拓展其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后作业的形式来分层指导学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
结语
综上,分层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应用满足当前的教与学需求,也能从实际角度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效。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地应用分层教学法来给学生授课,注重分层次、分步骤地指导学生,培养其道德与法治意识,在促进学生个人能力提升的同时促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进而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左军丽.互动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20,12:183.
[2]周兴国.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J].甘肃教育,2018,21:121.
[3]张彩者.问题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