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口述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作 者:孙晓丹
(潍坊滨海鲲城学校,山东 潍坊 261108)
大
中
小
摘 要:历史本身属于一种文化类教学,其教学中也很少包含趣味性的内容,所以学生对历史的固有看法就是枯燥、无趣。尤其是在我国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更加加剧了学生对历史课程的抵触情绪。也正是由于从这样僵化的思维中无法挣脱,使得本该成为传承经典的历史课程,变成了学生必须要面临的一种“痛苦”。学生在苦苦背诵中,完全无法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甚至连“学习历史”都成为了学生初中学习生涯中最大的负担。对此,很多初中教师也在不断尝试改变这样的授课模式,希望能够将学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而口述史在近些年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如一根稻草一般逐渐伸向了学生和教师。 关键词:口述史;初中历史教学;应用方法
引言
口述史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更多地被应用在了初中历史教学中。经过对教师实际应用效果的调查发现,该方法不仅更能够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且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也有明显帮助。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想将口述史的价值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最关键的就是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并通过查找相关资料,突破所有教学中的重难点,以满足口述史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口述史应用的重要性
口述史教学方法虽然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但很多教师未曾应用过此种教学法,所以对其内涵不甚了解。事实上,从字面意思不难知道,口述无非就是口头叙述,但是在进行口头叙述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中心点,内容要完整全面。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准备工作,对相关史料进行搜集和研究,然后通过口头叙述的形式传达给学生。口述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通常被划分为两种应用形式,一种是通过引用史料内容,进行口述教学,另一种则是口述史教学的应用形式,也可以理解为,口述史既可以是一种教学资源,也可以是一种教学方法[1]。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初中历史教学中也开始加入了大量的史料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很少有历史教师会采用口述史教学的方法,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运用这种方法会很浪费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历史课程本身是枯燥的,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并不好,而口述史恰恰是改善这种课堂状态的一剂良药,所以,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积极挖掘口述史的闪光点,并将其有效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
二、口述史在初中历史中的应用方法
(一)教师应增强口述史教学理念
初中历史教学中,口述史应用的主要承担者就是历史教师。所以,历史教师在正式开展教学之前,一定要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借助课外书籍和网络平台等途径搜集挑选口述史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整理排版。当教师将所收集到的口述史成果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分享时,学生的角色并不单纯是倾听者,教师要在口述的过程中向学生进行一系列提问,并将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和提炼。从对每个教学环节的细化中我们不难发现,口述历史教学会更加考核历史教师的备课能力[2]。首先,在口述历史教学中,教师是需要占据主导地位的,学生要做的就是善于倾听。其次,在应用口述历史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先注重对该教学方法的应用要求和应用原则进行深入了解,然后要准备好充足且准确的口述史料,避免出现错误信息误导学生。最后,由于口述历史教学应用范围较小,并且也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很多教师也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培训,所以大多是凭借自身多年的教育经验在不断探索。对此,就需要这些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去钻研、去学习,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升口述历史在初中历史中的应用效果。
(二)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围绕核心素养制定口述史教学计划
在任何一堂课程开始之前,都必须制定出严谨的教学计划,而且与平常的历史教学相比,口述史教学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设计教学目标和搜集口述史料。在正式教学之间,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为依据,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准确地了解口述史教学,并能够以此新颖地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看似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历史事件,完成学习任务。要知道,口述史教学能够带给学生的不只是分数的提升,而是一种学习思维和学习方式上的转变,因此,教师要将口述历史作为教学的一部分,而不是历史课外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满满。
(三)家长应配合学校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所以,要想确保口述史教学的高效开展,家长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在现代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家校合作教学,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的。首先,开展口述史教学的优势是很明显的,所以教师也要通过互动平台让家长了解口述史教学的特点、效果,以及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有利影响,并告知家长希望能够在得到其支持的基础上,实现家校共育,从根本上提升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其次,由于中考以及高考的分数线每年都在调整,所以很多家长的最终目标就是希望孩子能考出优异的成绩,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但事实上,这样的教育理念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必须从这种错误的理念中跳脱出来,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制定更加长远的教育目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育的主体永远是学生,一切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开展都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同样还要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教育教学的落脚点。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学生始终要占据中心地位。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改变,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新要求。虽然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口述史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次数并不多,也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但是面对重重学习压力的中学生来说,口述史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应用既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变革,而且其改变了传统历史教学的单一化形式。口述史既能作为教学资源,又能作为教学组织形式,其必然会成为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参考文献
[1]赵三东.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22(18):119-121.
[2]潘丹.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08):258-2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