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化学课堂中渗透德育的路径刍探
作 者:刘红梅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四川 眉山 620500)
大
中
小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化学学科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效方式。本文从借助化学课堂培育科学精神、通过化学实验落实环保教育、加强人文关怀改善心理环境等三方面论述了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开拓课堂内容,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综合素养的有效方法路径。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德育思想;渗透路径、当前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对化学考试题型的熟悉程度,没有把化学教育教学与道德教育更好地结合。这是是多年来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典型体现,这种做法忽视了高中学生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化学是一门科学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德育精神引导不足,部分学生在认知不完善情况下就有可能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进行错误尝试,甚至不排除存在可能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的可能性。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化学备考知识、提高学生解题得分能力,更要在教学中立德树人,充分重视德育并通过多种路径渗透德育,解决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培养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
一、借助化学课堂,培育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领域内各类事件中产出与遗留下来的丰富思想内涵,如实事求是精神、谨慎思考、细致入微等都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化学学习化学知识、掌握化学方法、建构化学思维,培育化学思想和化学精神,科学内涵极为丰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渗透科学精神,让学生更充分感受化学科学力量,更好燃起化学学习热情和个人科学探索热情,促进学生化学学习心态和课堂氛围的转变,在认可与传承化学精神中促进学生道德意识的转变和精神世界的丰富。
实验是高中化学重要内容之一,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多方面渗透科学精神,达成化学教学的知识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化学实验学习中,引导学生参与每一个实验学习环节,让学生成为实验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实践操作中等真实学习行为中学习掌握化学知识、形成化学能力,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新课程科学理念。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科学观察化学实验现象,科学思考化学实验访求,科学探索化学实验过程,科学总结化学实验结论,从而培养良好的化学实验学习习惯,内化化学学科知识,提升化学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学习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路径。实验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不关注自己行为的规范程度,随意操作,致使无法获得期待中的化学实验现象,最终的实验数据也可能偏离正确数值。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实验讲究实事求是,要求实验者尊重事实,不可捏造实验数据,培养实事求是等科学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甚至失败,在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勇于面对实验过程中的困难和失败,认真分析实验出现问题的原因,优化实验方案,在反复实验操作过程中形成不怕困难等科学品质。
二、通过化学实验,落实环保教育
环保等问题是当下的全球性问题,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平衡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高中化学学科很多重难点知识都与环境保护相关,如能源消耗问题、开源节流问题等等。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德育,倡导绿色化学,传递环保理念,落实环保教育。
通过化学实验养成高中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教学中开展多种化学实验,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作用,了解这些化学物质对自然环境的不同影响。如学习“化肥和农药”一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学校周边或者生活所在区域内的农场,体验施肥和打农药等农业生活。在施肥之时,利用化学知识储备分析不同类品肥料的具体作用,不同农业用药的实际使用意义,思考最环保的施肥方法和打农药方法,将自己的环保意识与化学学习、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同时,也要通过化学实验养成高中学生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习惯。如做化学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方案的制定开始自主完成实验学习任务,在实验操作之后,高中学生要自主处理实验产生的废液与废物,想办法将个人化学实验学习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教学实验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会促使学生在学习实验过程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规范操作,而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习惯同样也会进一步带动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进一步提升,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化学教师在课堂实验等多种方式中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逐渐改变只顾学习,不顾其它的传统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为生态保护出力的体验。
三、加强人文关怀,改善心理环境
高中学生正处于思想感悟迸发与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用人文关怀改变高中学生的心理环境,有利于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实现。化学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人文关怀落实,这种做法同样有失偏颇。人文关怀同样应当贯穿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中。如化学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主动聆听高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想法,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需求与成长需求等。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化学知识理解与应用方面的问题,还要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梳理情绪,解决不同的成长问题,时刻关注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察学生课堂行为举止,分析学生的内心,构建和谐课堂。教师利用课间十分钟,与学生们主动沟通,分享化学学习资源,了解学生对化学教学的建议,满足学生的想法,成为学生的朋友,让学生能更快乐、自主学习。有人文关怀的社会才是有温度的社会,同样,有人文关怀的高中化学课堂才是有温度的高中化学课堂。
结语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构建高效化学课堂,将新课标理念全面落实到教学,通过培育科学精神、落实环保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等路径渗透德育思想,习得化学学科知识,完成化学学习任务,让学生化学综合素养全方位提升。
参考文献
[1]秦宇欣,林红.德育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21(3):34-36.
[2]孙妍.基于立德树人的高中化学德育教育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11):25-26.
[3]刘建厂.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J].新课程,2021(23):232-233.
[4]马小英.刍议新形势下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外交流,2021,28(6):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