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中体育教学中 田径运动训练强度的控制措施分析

初中体育教学中 田径运动训练强度的控制措施分析

作 者:刘宇灏 (重庆市铜梁区旧县初级中学校,重庆 402565)

 

 
摘   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运动是最常见的体育运用项目,在田径运动训练中应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控制好训练强度,提升学生田径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运动;训练强度;控制措施
引言
田径运动在体育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存在时间较长,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田径运动的水平高低成为体育水平的重要标准。我国对田径运动项目的发展较为重视,同时也在田径运动项目中取得一定成就。田径运动在初中阶段就需要进行有效的训练,从而为国家田径运动储备更多人才[1]。但当前,我国初中体育运动训练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提升田径运动训练效果。
一、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运动训练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体育教学进入初中教学阶段后,就需要重视田径运动教学,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控制田径运动训练强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意识,还能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从而完成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在初中田径运动训练中有以下几个因素影响田径运动训练强度控制:
(一)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
田径运动作为重要的体育项目,得到世界的关注,我国作为田径运动中的代表,在田径运动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但不可否认在田径运动项目中,我国仍有些许不足,主要是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运动训练中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导致体育教学水平低,在田径运动训练上由于强度控制不到位,影响学生身心发展。这与教师教学水平、缺乏科学教学方法有一定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田径运动事业发展[2]。
(二)来源于家庭方面的影响因素
在教学改革中,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教育发展方向,因此,体育教学的地位提升,人们对体育运动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但仍有很多家长仍将所有注意力放在孩子文化课程培养上,以学习成绩评估学生学习的优劣[3]。因此,家长对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支持比例并不高,家庭也成为田径运动项目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初中是学生重要的成长阶段,错过了这一重要时期,就会影响田径运动后备力量的发展,无法为国家输送足够数量的田径运动人才,直接影响国家田径与运动发展。
(三)教师对田径运动的影响
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织者就是体育教师,是控制田径运动强度的直接管理者,影响田径运动水平的提升和教学质量。因此,在体育运动训练中,体育教师也是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在田径运动中,教师需要掌握此项运动的各方面影响因素,熟悉田径运动的特点,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水平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但在实际教学中,初中体育教师往往需要一人担任多名学员的训练任务,无法及时掌控学生的训练,影响田径运动训练效果。
二、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控制措施
(一)建立完善统一的田径运动训练制度
任何一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与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样,在田径运动训练中,通过制定统一的田径运动训练制度,可以确保训练的统一性,按照既定的规范执行,提升训练的规范性。在很多学校,由于缺乏明确的训练制度,在田径训练中表现出盲目训练的现象,虽然积极参与训练,但实际取得训练效果不佳。但建立完善统一的培训制度,发挥国家主管单位的只会优势,可以督促田径运动训练教育逐步落实。在学校成立相应的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对有序开展田径运动也具有积极作用,保证田径运动项目训练强度达到预期效果。
(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控制能力
体育教师拥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可以有效提升田径运动训练水平,为田径运动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体育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对自身教学素养进行不断提升,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提升田径运动训练实效性。
例如,在田径运动训练中,训练学生快跑,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跑步方法,应从提升学生上肢力量入手,增强学生运动技能,从而在田径运动中展现实力。与此同时,还要把控运动强度,避免造成学生身体过度疲劳,影响训练效果。提供充足的理论知识和训练方法,在实际训练中,将两者融会贯通,帮助学生提升教学体验。一方面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对田径运动发展历史和运动技巧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在不同阶段,向学生传授相应运动理念,提升对田径运动的认知。另一方面,教师要掌握各种训练方法,如循环训练法、高原训练法等,让学生可以迅速进入运动状态,提高训练效果。只有让学生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才能确保训练成效。
(三)控制运动强度,降低学生身体负担
初中学生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各部分机能不够成熟,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控制运动强度,避免给学生造成身体负担,谨防身体受伤。在教学中制定明确的教学任务,逐步加强训练强度,给学生身体适当的过渡,可以让训练更加有效。例如,在投掷实心球的训练中,在训练初期,学生的身体所能承担的身体负担较小,如果采取激进的训练方式,会造成肌肉拉伤,有可能影响学生今后的身体素质,甚至影响生活。进行6-8组训练后就进行放松休息,缓解身体承受压力,达到训练目的即可。
结束语
总之,在田径运动中,教师要不断提升田径教学素养,在实际训练中把控训练强度,既不能超过学生身体负担,同时也不能疏于训练,让田径运动保持循序渐进的状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国家田径运动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浅析初中体育田径教学有效策略[C]//.对接京津——新的时代 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2676-2680.
[2]冯在兵.完善训练体系提高学习动力——初中体育教学中控制田径训练强度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2(30):126-128.
[3]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分析[C]//.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