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基于渗透物质与能量观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基于渗透物质与能量观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作 者:孟 伟1 李 芬2 (1、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安徽 濉溪 235100, 2、安徽省濉溪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安徽 濉溪 235100)

 2021年淮北市规划课题(物质与能量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编号HBJK2102012

 
摘   要:高中阶段学生们需要学习的知识相对较多,想要引起学生们对于特定知识点的重视就应当尽可能的选择合适的切入角度帮助学生们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由于高中学生们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为了能够让其在考场上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就应当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们不断加深自己的印象,力求能够提升学生们的综合学习水平。尤其是在“光合作用”的章节中,其作为考点本就较为重要,为了能够帮助学生们提升生命观念中的物质与能量观,就应当充分利用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关系不断渗透这一观念并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
关键词:物质与能量观;生物教学;应用研究
渗透物质与能量观是高中阶段生物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即便是最简单的细胞,在其中发生的物质变化也是人们无法想象无法复制的,生物层面上的知识相当复杂,包含了多个层次的结构,而这些结构形成系统后便具备了生理功能,这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们而言是极为难以理解的信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们了解物质层面的知识与信息,就需要选择正确的方法与策略,确保学生们得以在生物课堂上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当重视自身的引导作用,结合教材共同给学生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一、从物质角度出发分析光合作用,引导学生们思考
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提升自身的综合学习水平,就应当从现实情况出发开展针对性的分析工作,帮助学生们学习渗透物质与能量观相关的知识与信息,提高学生们的生物学习水平。在这一问题上应当给学生们提供一定的案例,让学生们根据案例来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物质性的分析工作,进而提升学生对于渗透物质与能量观相关信息的理解能力。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生成物氧气中的氧原子往往来源于原材料中的水光解而成,根据这一点学生们就可以了解到光合作用物质变化的实质就是物质的转换,能够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生物知识水平。在进行知识教学的时候,作为教师还应当注重引导学生们提出问题并解决,比如说在上述所说的分子转换的问题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们提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与实际的分子式之间无法完全对应”的问题,这种讲求实证的方式与批判式思维相结合,并且引发新疑问的方式能够鼓励学生们不断深入知识点进行思考,这正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对于学生们的科学思维的最主要要求,在学生提出问题与质疑后,教师应当正确选择解答问题的方式,不必一定在课堂内给学生们进行答案解析,而是应当给学生们充足的空间让其在发现问题后自己寻找方式来解决问题,教师需要做的则是引导学生们发现问题并且解释问题。在进行问题解析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共同探索是否能运用“一步反应”这一思考模式来解释光合作用的过程,若是严格按照光合作用的概念来写分子式,最终的结果会是怎样的。诸如此类的问题能够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并且能够带领学生们继续探索这一基本问题,对学生们的思维水平提升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渗透物质与能量相关的知识。
二、在能量角度为学生们讲述渗透物质与能量观相关信息
为了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作为教师就应当对学生们开展正确的引导工作,帮助学生们从逻辑角度来深入思考相关故事,从细节角度来理解渗透物质与能量观相关的知识,比如说光是如何被吸收,以及什么样的物质或结构可以吸收光,又怎么转化为葡萄糖中的化学能?根据大量的问题来帮助学生们一点一点拆分相关概念的细节,提高学生对于整体知识的理解水平。
三、从条件角度深入思考,掌握渗透物质与能量观的相关知识
想要帮助学生们深入了解渗透物质与能量观相关的信息,使用实验的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们掌握实验的基本流程,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生物学习能力。在常规的教学中,学生们已经了解了光合作用往往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为了可以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教师可以提醒并引导学生们进行实验工作,对这一概念进行科学的验证。学生很容易想到的方法是单独获取叶绿体,教师就可以选择差速离心法来帮助学生们完成这一猜想,在人工条件下,观察叶绿体的工作流程,判断其是否具备单独完成光合作用 的功能。在进行实验工作的时候,教师应当尽可能的给学生们鼓励,让学生们可以有充足的信心参与到实际的试验中,同时还应当提醒学生们注意安全,此方法能说明叶绿体单独可以完成光合作用,但从科学的角度讲,并不能完全证明植物体中光合作用的场所就是叶绿体,想要证明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场所就是叶绿体,还需要更为直观、准确,确保植物细胞完整的实验方法。教师可以提供恩格尔曼的实验供师生共同讨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们而言渗透物质与能量观相关的知识理解难度本就相对较大,作为教师应当尽可能的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们掌握其中的知识,教师还应当选择正确的内容给学生们进行举例,带领学生们共同了解生物学知识,并且为学生们未来在生物学这条道路上的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基础。给学生们提供知识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们记住这些知识,更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引发学生们的深度思考,让学生们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帮助学生们养成思考的习惯,让学生们切实的理解生命所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艳梅,周亚文,张琳,廖上强,孙焱鑫.抗逆与渗透物质耦合对番茄产量及水分利用的调控及机制探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1,23(01):43-50.
[2]陈彪,杨兴姣.对生物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1(15):566+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