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 者:唐先春
(重庆市铜梁实验中学校,重庆 402560)
大
中
小
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自制教具是一项十分高效的教学方式,它通过自身独有的教学特点,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观察实验现象,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在初中物理课堂中运用自制教具,不但能够让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有所成长,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此阶段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将围绕着“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展开深入的讨论与探究,以期能够为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者提供有益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自制教具;初中物理;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
自制教具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探究验证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不但能够帮助学生以一种更为轻松的方式来学习物理知识,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指导下,教育部明确指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如何能够将自制教具更好地融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之中也成了当前初中物理教师们所面临着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
一、自制教具的基本特点
在以往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开展实验活动时,通常只会采用那种较为固定的教学器材,而这种教具对于初中生而言,还是比较常见的,因此也就导致他们在学习与实验的过程中,很容易对这一类的课堂活动失去新鲜感与神秘感。但是自制教具的出现与应用,则恰恰将这一问题有效解决,首先,自制教具具有经济适用、成本低廉的特点,它通常只需要一些简单的生活材料,然后在将其进行粗略的加工就可以得到。虽然装置看似简陋,但学生却能够在制作的过程中更为清晰的对实验的内容与过程进行观察,从而最大程度地节约实验空间与原材料。其次,自制教具具有操作方便、使用灵活的特点,因此就算是学生,也能够简单轻易地上手,进而使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1]。总而言之,自制教具的出现,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缺陷,同时也能够激发起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自制教具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众所周知,想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增强教学课堂的成效和效果,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激发起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只有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长时间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否则在教师一味地知识灌输下,学生只会出现严重的倦怠情绪与厌学心理。所以,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能够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以提激发出学生的潜在学习动力为基本教学目标,那么学生才能够在物理课堂中真正的有所收获。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自制教具来创新教学模式,利用一些趣味性较强的生活材料来推动课堂教学的高校开展[2]。
比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章节时,本章节中,主要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了解到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并且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一重要理论。以往教师在开展关于声音的物理实验活动时,通常需要利用扬声器来进行,而这种实验的开展在实施的过程中过于繁琐,并且还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功率与声音的大小等等)的影响。所以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个同学们常见的小玩具“拨浪鼓”来自制教具,首先,教师可以先将一个小乒乓球放到鼓面之上,然后在用手掌敲击鼓面,当“拨浪鼓”在发出“咚咚咚”的声响时,教师要引导同学们来观察乒乓球的振动情况,当教师停止敲击鼓面时,乒乓球的振动情况又是怎样。最终,在这样直观的物理试验下,学生们自然而然的就能够将其中所蕴涵的物理知识进行总结,并且十分深刻的感悟其中的物理规律,从而极大的增强了他们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热情。
(二)通过自制教具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想要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更好的消化与吸收,教师尤其要注意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与点拨。而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通过自制教具来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有所思考,有所成长。并且,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鼓励同学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来强化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学生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一些错误思想及时地予以正确的提示,让学生能够自己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从而不断思考来将其改正[3]。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物理教材中《光的折射》这一单元时,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能够明确“光折射”的原理,并且能够根据这一现象说一说生活中关于“折射”的例子有哪些。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能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动性和趣味性,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同学们所熟知的“坐井观天”的故事来进行课前导入,从而让学生来思考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透明玻璃杯来共同制作实验教具:分别观察在有水的玻璃杯中观察到的景象与无水的玻璃杯中所观察到的景象有何不同并且总结出这二者之间的区别与差异,最终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最终,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不但能够逐渐形成正确的思考意识,同时也使得他们的逻辑思维得以开阔,在日后面对难度更高的物理知识时也能够灵活地将其迎刃而解。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下,学生学习的途径一定会朝着多元化、简单化、通俗化发展。眼下,纵观我国现阶段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而言,其中确实还存在着一定的教学问题,但是我们也坚信,只要教师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尝试,勇于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与教学水平,那么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一定能够有所提升,物理学习思维也会越来越具创造性。
参考文献
[1]蒋志伟.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8):182- -183 +240.
[2]谢洪雷,孙金涛.科学利用自制教具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5):48 -49.
[3]纪小燕提升高中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实践与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18):85-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