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村初中规范字教学 开展过程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向
作 者:陆 欣
(南宁市武鸣区双桥镇腾翔初级中学,广西 南宁 530104)
大
中
小
摘 要:农村初中的规范字教学从七年级就发现发育不良的端倪,小学语文基础打不牢,初中时期学习兴趣不高,课时的安排如挤牙膏一般,专职教师的配备不完善,种种困难摆在眼前。困难再难,也能找到切入点,找到问题所在,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哪怕最终这个规范字发展目标只能实现50%,至少我们为这50%的成功做了我们的工作,也展示了我们迫切想要提升学生规范字书写能力的态度。 关键词:规范字;书法课;结构;笔画
近两年我校针对七八年级的学生开设了书法课,隔周一次,目的为提升学生的书写水平,提高学生在考试中卷面的可欣赏性,最终达到提高卷面分值的目的。七年级隔周的书法课是与健康课进行交替进行,由本人担任书法教学工作。八年级的书法课是从美术课的课时中抽出,利用单双周的轮流教学内容的形式进行,由于教师能力配备没有跟上,所以八年级的书法课以学生自学为主。
时间紧任务重,是农村初中学校发展规范字教学的突出特点。教师们渴望通过书法课实现规范字的普及并使学生的书写水平能够有质的提升,也希望能通过规范字的学习分担并促进语文学科的卷面书写压力。学习规范汉字书写的起码要求,是把字写得正确、清楚、整洁。因此,首先必须严格正字。正字就是使汉字形体标准化,使用规范化。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校作为村级农村初中,为乡镇中学的教学分担了不少生源压力。本校的招生片区是在双桥镇地界中比较靠近南宁的地方,这个区域的小学,无法开设书法课,所有有关于文字书写的内容都依托于语文课的教学,有极少数的学生参加过校外书法兴趣培训,也有极少数腾翔小学的学生在村小课外服务叫停之前有接触过有关于毛笔书法的训练,规范字的发展环境不尽人意,初中的规范字书写的推广工作也是十分困难。
本校的书法课的教材是广西美术出版社的《写字》,是初中阶段的统一用书,这本教材的训练内容主要是同时段语文课本中的优秀词句以及古诗文,是为语文课服务的。《写字》的内容设计模式为“描红+临摹”,直接从词到句的练习内容比较适合当下初中生的能力水平,但也是顾及到了初中生的平均能力,所以教材中没有对规范字的书写进行解构和分析,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仅仅是动手抄写,未经过思考。因此在有教师讲解、分析的班级能够做到带着思考去书写,并能看都进步,但脱离了教师的讲解提示的班级,书法课的内容就变成了应付式的抄写,得到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更没有“规范”二字的体现。
二、学生学情分析
推广环境不好,但也有少部分的学生能脱颖而出,但这类学生是少数人。从连续两届七年级的学生书写情况来看,也看出了一些规范字教学的问题。
书法学习的兴趣不高,学生对于把字写好字的这个目标提不起兴趣,当学生进入五六年级后,学生的书写因课业量增加的原因开始出现“快笔字”,四年级之前的书写基础没有打好,导致学生的笔画连贯起来没有美感,字形框架也失去了趣味,“快笔字”就变成了乱写的情况。许多学生升到初中后,仍能看到非常明显的笔顺错误,结构不平衡的情况。
(一)笔顺的书写错误
例如“文”的书写,不少学生将最后的两个笔画“撇”、“捺”的顺序进行调换,先“捺”再“撇”,导致了“文”字的“捺”笔画没有延伸,字体的重心不稳且偏向左。整个字看起来和书写起来及其别扭,无流畅感。
(二)结构认识错误
以“梁”字为例,“梁”字为上下结构,上半部又可以拆分为左右结构,很多学生就错认为整个字是左右结构,而把上下结构的“梁”写成了左右结构的 ,结构的错误导致了文字的内涵发生了改变。
(三)结构书写控制不均
以“青”字为例,在书写时对于上半部分的横间距没有做好预测,导致头重脚轻的情况 ,如此书写让这个字的整体失去了平衡。
(四)笔画学习不到位
虽然学生在看每个字的时候都能够分得清横竖撇捺,但是进一步将笔画细分,以规范字作为标准来进行书写的时候,无法将笔画的长短、角度、快慢书写到标准,致使字体的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多”为例。
“多”字是上下结构,也是因为学生对撇笔画的认识不到位,不能准确区分“撇”的三种形态,即平撇、斜撇和竖撇。我校几乎所有七年级新生都认为“多”的第一笔和第五笔是竖撇,常年累月的错误书写让学生默认了“多”字的结构是左右结构,这种思维定式是后期的纠正教学中常遇到的顽疾。
三、解决思路及方向
面对以上问题,深知不能把所有的矛头都指向小学基本的书写教育问题上,应针对当下的情况,从教材的选择和授课的形式、内容出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调整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步调。
(一)授课内容
针对当前初中生的语文基础,学生已经跨过了识字的过程,对大部分文字的笔画和结构都有了基础的认识,也是由于初中的课业较重,能够分摊给书法教学的时间比较少,因此在书法教学指导过程中,就可以跳过文字的认识,从文字的笔画特点和结构出发。先从笔画的重新认识开始,学习横、竖、撇、捺、点、提、钩,笔画的重新学习和归纳可以整理成两到四个课时,通过制作规范字笔画临摹卡,让学生在书写练习的时候能够有参照和对比。以临摹卡为基础,先对笔画进行分解认识,比如“撇”这个笔画可以分有平撇(由右向左,短而平)、斜撇(由右上向左下,约45°)、竖撇(先竖、再斜撇,分别约占2/3和1/3)。完成笔画基础认识之后再进行扩展,与撇组合的笔画还有短横撇、长横撇。完成笔画单独学习后再进一步拓展,含该笔画的示范字有哪些,教师要强调书写应注意哪方面的问题。
讲解的同时还要强调笔顺的使用有规范,要按照正常的书写顺序。在具体书写过程中,一字之内会用到多种笔顺原则,需要依次按以上原则写出。学习掌握笔顺原则,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各种形式的倒插笔,以保证字形的结构合理,字形美观,因此,一定不可忽视笔顺的训练,把原来不正确的笔顺坚决改正过来。 笔顺的错误会影响整个字的结构美感,本该突出延伸的笔画会被削弱,对于字形的规范化非常不利。常见的错误笔顺有“犭”“走”。
(二)教材的选择
现初中阶段,由于受到廉洁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增加购买教材方面会比较拘束。虽然购买更合适本校学生的教材比较好,但是涉及到政策规范问题,在教师方面只能推荐,但不能要求。如果需要全年级甚至全校性的征订自选教材,需要以学校的名义并经过学校领导班子的讨论同意方可试行。因此在教材的使用上,目前只能以《写字本》为参照教材。《写字本》的临本示范十分清晰、工整,字体书写完全符合国家规范字的要求,并且《写字本》中的书写内容与语文科的知识点和词组训练是相联系了,两者间有着共同的教学目标。但也是为了配合语文科的教学工作,《写字本》里美中不足的是,书中仅有临摹的浅色字格和空白字格,却对文字的书写要求没有明确的文字要求,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只一味的临摹仿照,却失去了独立思考和书法自学的能力。因此个人认为,书法课的开课是必须的,可学生的教学参本可以再多一些的选择和多一点的改变。
(三)个别学生培养
在这个发育不良的规范字发展环境里,虽然步履艰难,但是当看到对规范字学习有热情的学生出现时,作为教师的内心依然是十分欣慰的。碰到这类在课外时间主动强化规范字的学生,教师是愿意多花一些时间为他们做指导的。有些学生在课上的训练没有达到个人期望之后,会在课后将写好的书法作品交到书法老师跟前,请老师做详细指导,而这类学生的书写水平也会在同龄人之中拉开距离,在碰到各类书写、书法比赛的时候,从作品的筛选上,这些同学的作品也会因优秀而被优先选出来。优秀的学生作品也就意味着优秀指导教师,这是对书法教师教学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学校发展规范字、书法教学工作的认可。
规范字在农村初中的教学推广是任重而道远的,一朝一夕不见得就能看到成效,但此事贵在需持之以恒,坚定教学目标,保持教学热情。在教学的过程中又不断的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温故而知新,反复研习,方能在激流的教学大浪中,扎实走好每一步路,实现教师的个人职业水平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红全.规范汉字书写教学探析[M].西冷印社出版社;2009.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