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有效策略
作 者:喇英花
(青海省德令哈市第二中学,青海 德令哈 817000)
大
中
小
摘 要:伴随双减政策的颁布实施,为学生减负成为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双减政策要求初中语文老师要全面压减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同时通过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来发挥出课后作业预期的教育功能。老师通过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设计,使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得到针对性的综合能力培养,也能帮助能力稍弱的学生能够轻松完成知识巩固,全面提升课后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字:双减政策;初中语文;作业分层
传统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环节,老师通常以书面作业为主,采用了一刀切的作业设计思路.不仅机械练习题目多,较为枯燥,同时也未能兼顾到学生的实际学情,导致课后作业对能力差的学生而言难度大,体量大,作业压力大,敷衍了事,而能力强的学生则感觉过于简单,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综合能力发展。
一、立足学生本身,正视能力差异
在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要遵循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能力水平、年龄特点等实际学情基础上进行作业优化设计,直面学生在课上学习效果的差异化,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作业设计。因此老师要从学生本身出发,按照知识储备、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层次划分,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制定不同侧重点课后作业练习,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因材施教,取得良好的作业教学效果。比如老师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以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的优秀生为主,通常课上能够很快完成知识理解;B层学生以能力水平一般,知识掌握也较为扎实的学生为主,在课上能够及时完成知识理解;C层学生以学习能力差,思维水平较低,知识掌握较为薄弱的学生为主,通常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顺利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课后通过补充学习来完成知识理解吸收[1]。
二、关注学生学情,书面作业分层
在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环节,要减的是无效低能的题海训练,减少重复机械的书面作业练习,要用少而精的书面作业来帮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巩固吸收,及时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书面作业设计时老师要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依托,将书面作业进行弹性、层次化设计,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来进行课后练习,这样即能够使能力差的学生“吃得下”,同时也能够使能力强的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能力发展上,用更少的时间占比进行基础知识巩固吸收,使课后练习更有效率。
以七年级《卖油翁》这篇课文的课后作业设计为例,在课后作业布置时,老师采用了分层弹性设计,基础练习为文章中文言实词、虚词的解读,“如公”“善射”“无双”“自矜”“释担而立”“十中八九”“颔”“无他”“尔”“忿然”“覆”“徐”“惟”,的文言文字词解读。中级练习为通过文言文阅读练习,将文中出现的文言词汇进行翻译解读,理解文意,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课上学习的知识内容。高级练习则需要学生通过多种语境来对文言词汇进行解读,透过实词、虚词来牢牢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内涵表达,从中品味到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弹性、分层作业设计能够使能力差的学生着重夯实基础知识,而能力强的学生则将着重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生成良好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三、丰富作业类型,能力培养分层
双减政策要求老师在作业设计环节,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学生的学习规律为依托,上承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下启课时学习目标达成,引入创意创新设计,丰富作业类型,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因此老师可以在传统书面作业的基础上设计知识拓展作业、生活观察作业、创意制作作业、活动探究作业、互动演绎作业等多种形式,用富有创造性,鲜活生动的作业设计来全面激发学生的课后练习兴趣,用个性化的层次设计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完成知识吸收的同时得到能力与素养的协同发展。
以《春》课后作业设计为例,老师为学生布置了知识拓展作业、生活探究作业以及情景演绎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作业形式。知识拓展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知识积累习惯,拓宽学生知识面和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生活探究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情境演绎作业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审美情趣[2]。
四、设计探究作业,引导互助合作
在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环节,老师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课后练习环节,为学生布置综合探究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课后探究活动,推动学生主动进行互动交流和互助合作,从而既提高了课后作业的有效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1+1>2的探究性学习效果。
以《三峡》课后作业设计为例,老师为学生布置了乡土作业,要求学生走进大自然,与同学一起去探究本地的自然风光,通过细致观察去了解乡土资源中那些充满魅力的山水风景,探索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特征,运用课文中的特征描写景物方法,去写一篇关于家乡美的游记。运用小组合作模式来进行实践探究,能够通过组内成员间的优势互补和取长补短,来提升学生的活动探究体验,使探究作业成为深受学生喜爱且印象深刻的一次经历,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写作能力等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更弥补了学生自身的能力不足,减轻了学生的作业压力。
总结
课后作业既是老师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学生可以通过完成课后作业来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并将理论知识内化为综合能力与素养。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分层设计,通过减少书面作业,设计弹性、分层作业来提高课后作业的效率,将学生减负落在了实处、细处。
参考文献
[1]林一松.“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12).
[2]沈飞燕.“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J].教书育人.202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