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作 者:郝小平 (合肥市第五十五中学新校区,安徽 合肥 230011)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加快,全面推进我国学校教育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与建设的现实需求以及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有效落实,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方向。作为丰富学生历史知识储备、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形成学生历史文化精神的重要学科,初中历史教学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各方面做出了一系列调整,以不断深化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培养起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历史情感。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思路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育家国情怀
在列宁看来,人的情感是人们追求真理的基本前提和首要影响因素。而家国情怀作为人类的特殊情感,同时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培育初中学生的家国情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再现历史背景。初中历史知识是由不同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串联起来的完整架构,倘若能够对这些具象化的人、事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就会使得家国情怀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而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来再现历史事件发生或人物生活的背景,可以有效补充教材中有限的知识,使学生在与历史史实和人物相关的情境中对家国情怀形成更深刻的理解、体会和认知。比如,在《鸦片战争》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时的相关影像资料,以此来直观再现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从而快速捕捉学生们的关注焦点,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其次,层层递进设问,强化学生学习体验。初中阶段的课程往往节奏较快、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倘若沿用平铺直叙的授课方式来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削弱教学成果。而基于对学生好奇心、探索欲的把握和利用来层层递进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来思考、分析与探究,就可以使学生受到历史人物家国情怀的熏陶与启发,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家国情怀教育。
二、活用思维导图,强化唯物史观
思维导图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机融合,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思考与探究,对于强化初中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发展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讲,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首先,用于课前预习,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前预习环节巧妙融入思维导图,可以为学生们编写预习提纲,让学生按照提纲中提到的重难点知识、预习目标等内容开展预习活动,并依照预习内容来设计思维导图,即围绕本章节课程的中心内容,依次将与之相关的关键词填入相应的一级分支目录,进而再对每一级分支进行详细内容的梳理,使之作为下一级分支存在。通过让学生自行设计思维导图来完成课前预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对教材内容形成一个整体感知,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从而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率。
其次,用于课中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理解。思维导图在课中教学环节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完成教学设计,也就是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从而有效避免出现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遗漏现象,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新知识、完善旧结构;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完成复杂知识讲解,也就是以一种更为直观的形式来呈现复杂历史现象的本质及彼此之间的内在关联,使学生的学习与理解难度得到显著降低。另外,在板书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以思维导图取代以往的黑板板书样式,因为满黑板的板书反而不容易让学生分辨出哪些是重点和难点,而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设计教师的教学板书,就可以以简洁明了的形式和呈现效果来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与探究效率大大提升。
 
以“秦统一中国”内容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把握秦统一六国后采取的诸多措施,并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思维导图的展示,引导学生思考秦统一六国后采取的诸多举措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自主探究能力、历史核心素养。
最后,用于课后复习,强化学生记忆效果。历史概念是构成历史课程内容的基础和主要部分,运用思维导图来复习历史概念时,可以以概念的关键词为线索来串联所学知识点,从而整合学生头脑中的概念碎片,便于记忆。另外,历史事件是构成历史课程内容的主干和核心部分,运用思维导图来梳理历史事件,就是要求学生以特定的历史事件为核心,以与之相关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结果、典型事件等信息要素作为枝干填入枝状思维导图中,从而使学生对该事件的来龙去脉形成全面认知。最后,历史史实的发生与发展往往与文化、政治、经济、外交、语言等内容分不开关系,而思维导图在复习环节中的另一大应用实践就在于有效串联起与历史史实相关的其他学科,甚至是国内与国外、古代与现代,这对于学生历史知识总结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结束语
总之,历史记载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出现到崛起,再到发展壮大的全过程,而历史学科教学则是让社会主义新一代了解国家发展历程和民族兴衰起伏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社会主义理想、历史综合素养和深厚多元历史情感培养的重要渠道。为此,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新时代,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特别关注对教学内容的丰富、对教学方式的革新,要充分保障初中学生在更加深刻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的共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逐渐养成以历史的眼光看现代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认知,最终实现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下初中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参考文献
[1]牛素娴.中学阶段历史课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和实施途径[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2,(04):76-77. 
[2]盖文佳.信息化环境下视觉叙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交互型视觉叙事为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06):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