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于“两邻理论”创新宁波市基层治理模式研究

基于“两邻理论”创新宁波市基层治理模式研究

作 者:薄舜予 (宁波市北仑区委党校,浙江 宁波 315000)

 

 
本文系2022年度浙江省党校系统社会科学联合会规划课题,课题编号:ND22056题目:基于“两邻理论”创新宁波市基层治理模式研究
 
摘 要:“两邻理论”融入基层治理是新时代我国社区治理的新思想。作为沿海发达地区,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带来的城乡居民流动性提高,基层社区治理问题愈发突出。对此,如何还原基层社区互助属性,成为了北仑区社会治理实践的核心议题,而“两邻理论”正是解开当前困局的关键法宝。宁波市北仑区坚持党建引领、政社联动、精准服务,将习近平总书记“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基层治理思想作为指引,在区域性政策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成功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两邻”基层治理联盟,从而探索出党建赋能、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关键词:“两邻理论”;基层社区;城市治理
一、研究背景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社会治理的重心向城镇基层社区倾斜,需要积极推广邻里文化、建设邻里品牌,充分将邻里友好观念及具体行动嵌入城镇社区治理之中,才能够真正赋予基层社区治理新动力,使社区居民之间形成互帮互助、彼此依存的新型邻里关系。作为引领我国新时代社区治理的新思想,“两邻理论”回答了基层治理“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并指出了社区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是评价社区治理效能的根本标准,其不仅是当前建立人与人之间新型社区关系的新路径,更是指导我国加强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理论基础。对此,全国各地在基层治理具体工作中,通过不断学习、深入探索、勇于实践,最终促成“两邻理论”在基层社区开花结果,为建设社会主义幸福和谐的新社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作为沿海发达地区,主动顺应新时期基层治理要求,近些年基于《中共宁波市北仑区委关于高水平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2020年北仑区深化“最多跑一次”推进“放管服”改革主要任务与责任分解方案》等政策及行动方案,形成了制度保障、平台建设、项目运作等具体举措,在激活社会力量、扩大居民参与、培育社区文化、创新社区治理等方面发挥出巨大效能。其中,北仑区以“两邻理论”为指导推进基层治理,增加了社区邻里之间的沟通互动,提高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频率,强化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与幸福感,在区内形成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邻里氛围,打造出众多具有北仑区域性特点的“两邻”社区。事实上,宁波北仑“两邻”社区的建设实践,不仅有效助力了区域共同富裕目标的推进,也为市域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问题的提出
我国学界近些年针对基层治理模式创新开展研究,取得了一些可指导基层建设的理论成果,例如东北大学张雷(2020)首次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概括为新时代社区治理“两邻理论”,并对理论的提出过程、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进行了初步阐述[1]。“两邻理论”将家庭的亲缘性关系扩展至社区邻里的地缘性关系,将有效营造和谐互助的社区氛围,增强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基于此,有学者基于“两邻理论”展开研究,例如高崇生(2021)认为深入践行“两邻”理念,能够打好“凝聚共识、组织融合、建强队伍、改革创新”组合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2]。李国青,郭美玲(2022)认为“两邻”理念为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提供了新视角,能够促进纵向互动关系的优化,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社区的善治[3]。此外,还有学者着重关注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效能,例如张军、黎爽(2021)认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足、生态环境、适宜社会环境和谐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舒心安心放心的社会环境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不仅激发社会活力,也为共同富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4]。还有学者专门对宁波北仑基层治理路径选择进行研究,例如陆坚、俞扬(2015)认为宁波北仑基层治理将面临更纷繁复杂的新形势和新问题,迫切需要法律为其保驾护航,确保基层治理在法治化轨道上有序推进[5]。综上,在新时代背景下,“两邻理论”或将对基层治理本土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未来将成为社区治理的创新理论源泉。宁波市北仑区开展以“两邻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学术研究与地方实践,不仅关乎现阶段区域内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目标的实现,更加深刻影响着宁波北仑迈向共同富裕过程中的基层治理效能彰显。
三、“两邻理论”内涵与宁波市北仑区基层社区治理实践的一致性
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宁波市北仑区基于“两邻理论”内涵与指引,在思想、行动、结果三方面充分与其保持一致性,通过社区党建、志愿服务、文娱活动、服务平台、联合治理等具体实践工作,实现了对区内基层社区治理效能的全方位考察,并成功探索出一条“知行合一”且具备北仑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一)思想一致性
“两邻理论”秉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关键、以政府治理为主导、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区治理体系,打造出“社区有颜值、有温暖、有内涵,居民有尊严、有认同、有希望”的幸福家园。对此,宁波市北仑区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睦邻爱邻之道,大力推广为社区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之道,为进一步实现宁波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文化源泉。
(二)行动一致性
“两邻理论”指引下的基层治理行动,是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需求由群众提出、活动靠群众参与、成效让群众评判。对此,宁波市北仑区在基层社区建设中,积极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通过党委领导下的社区活动和社区服务,把居民重新“组织”起来,充分激活居民社区参与的内生动力与参与热情,重塑了“以居民需求”为核心的新型邻里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居民回归守望相助的城镇熟人社区,这是在“两邻理论”具体行动中最大的成果体现。
(三)结果一致性
“两邻理论”最终着眼于建成一批和谐友善的友好型社会基层单位,并通过倡导“党建领航、福民为要”治理方式,探索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政社联动、精准服务”基层社会建设路径,从而在新时代开启创新我国基层社区治理的新局面。对此,宁波市北仑区启动了“区域党建+社会治理”工作,并按照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工作宗旨,以街道治理综合指挥中心为核心平台,不断深化拓展基层社会治理内涵和外延,初步建设了一批支撑多方主体参与的社会服务平台及中心,实现对基层群众的精准化社区服务供给。
四、宁波市北仑区“两邻理论”赋能基层治理模式的对策
(一)创新党建引领特色
北仑区以党建为引领,运用“两邻理论”赋能社区政社协同服务平台建设,拓展大邻里思路,发挥社区“三长”志愿者及大党委成员单位,共同探索共建、共享、共治的治理模式。一方面,北仑区党委重视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倡导共同参与、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开展志愿服务积分制,促进社区志愿服务长效化、持久化发展。另一方面,北仑区党委带动辖区社会组织走向健康转型轨道,通过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等社会组织全面实行申请登记,降低社会组织资金、人员等准入门槛,管理也更加规范,充分调动了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专业性与活跃度。
(二)筑牢邻里互助基站
北仑区践行“两邻理论”在区内打造新时代邻里互助基站,集合社区党群服务、青少年活动及社会团体等,联动综合性社会服务平台了解居民需求,调动多元力量精准提供服务。一方面,通过邻里互助基站建设,基层服务组织能够全面掌握业务,社区居民能够实现“一站式”服务受理,真正实现服务居民“一口清”导办、“一门式”受理、“一条龙”服务。另一方面,邻里互助基站持续开展服务创新,筑牢项目多元化、普惠化、专业化发展格局,借助社区自治组织、党员群众骨干等力量,号召区内党员、居民结对子帮扶开展互助活动,邻里关系在互助基站的映衬下变得更加和睦,基层群众互为担当的奉献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扬。
(三)提升智能服务水平
北仑区围绕“两邻理论”的核心要义,坚持以人为本、党建统领、数字赋能的建设方向,充分利用基层治理信息化平台,解群众之所难,办群众之所盼,为各类居民提供及时高效的智能化服务。一方面,社区利用智能化信息平台建立智能养老中心为老年群体提供服务,通过配置智能服务终端驾驶舱,应用安防感应护理系统、智能床垫、智能手环、健康随身包等设备,实时监测老人的身体情况,实现名副其实的智慧养老。另一方面,社区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工作中,坚持利用智能化监测方式,努力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和群众争分夺秒,为辖区企业、商户提供热情贴心的优质服务,增强区内居民对市场稳定保障的信心。
(四)打造多元治理格局
北仑区持续挖掘“两邻理论”深化发展的动力源泉,多途径提升社区组织参与“两邻”行动的服务效能,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营造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一方面,社区搭建企业社会工作服务平台,专设工作室,在社区和企业培养社会工作者,以专业的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介入区内职工的情绪管理、关系管理、素质提升、困难帮扶等服务,成为推动区内职工共享“两邻”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另一方面,社区充分重视社区居民自治队伍建设,大力倡导共同参与、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动员居民积极参与社区自组织工作,利用各自优势维护社区秩序、举办社区活动、参与社区建设,最终为北仑打造更优美、更高效、更宜商、更平安、更过硬、更幸福的新时代社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雷.新时代社区治理“两邻理论”初探[N].中国社区报,2020-05-12(5).
[2]高崇生.“两邻”理念引领聚力 城市基层治理有情有效[J].党建研究,2021(10)
[3]李国青,郭美玲.“两邻”理念视域下的城市社区治理创新[J].党政干部学刊,2022(05).
[4]张军,黎爽.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实现共同富裕[J].求知,2021(12)
[5]陆坚,俞扬.基层治理法制化的路径选择——基于宁波北仑的实践探索[J].党政视野,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