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作 者:严朝燕
(海南省琼海市海桂中学,海南 琼海 571400)
大
中
小
摘 要: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成为了新时代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指导思想。初中美术作为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也要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知识教育转向素养教育上来,注重学生品德素养和健全人格形成,打造立德树人背景下高品质的美术课堂。 关键字:立德树人;初中美术;高效课堂
新时代的美术教育不再局限于美术知识教育,而是更加注重美育和品德教育,美术课程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将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渗透给学生,培养学生对祖国、对民族、对文化、对家乡的深厚情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身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完成知识学习的同时得到品德修养的积极发展。
一、挖掘德育元素,陶冶学生情操
初中美术是一门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学科,美术创作者将思想与情感融入美术创作中,将艺术视为思想和修养的载体,凭借着强烈的感染力为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熏陶。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引导作用,深入研读美术教材,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启发学生在欣赏和学习的过程中去思考作者要表达的情绪、情感、思想以及主题,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思想的熏陶和心灵的启迪。以《千姿百态的水》这课教学为例,老师以水作为中心词,将节约用水,环境保护渗透其中,一边带领学生自然界中水千变万化的形态,收获美的感受,探索关于水的色彩、造型等一系列特点,一边引导学生以水为主题进行发散思维,从自然界中水的污染、日益稀少中感叹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动从点滴小事做起,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也调动起学生对制作水主题立体作品的浓厚兴趣,构建起高效的美术课堂[1]。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情感体验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渗透德育与美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情感态度体验,引导学生将个人的经验与情感体验融入美术学习中,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想与探究,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美术知识和美术作品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以《用雕塑记录时光》这课教学为例,本课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人物泥塑的基本技法,具备利用泥塑方式进行立体造型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情感感知能力。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老师采用了创设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诱导学生走进情境中去进行观察与感受,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激发起学生对生活、对时光的珍惜与热爱。学生在情境中,将生活中被忽略的细节、感受重新拾起,将情绪、情感都融入泥塑制作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塑造出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与创造力,打造出高效的美术课堂。
三、设计导学问题,探索德育内涵
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导学问题,用问题启发学生去深入探索艺术作品中蕴含的德育内涵,从而达到在美术知识教学中同步渗透德育的良好教育效果。以《文明之光》这课为例,这是一节欣赏评述课,旨在通过对原始陶器的欣赏来了解原始彩陶的起源,感受彩陶的造型美与纹饰美。本课既是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对学生实施美育和德育的重要载体,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国古代社会的文明与智慧,激发起学生对中国文化自豪感,提高文化自信心,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怀。老师用层层深入的问题来引发学生透过陶器本身去探索其中隐含的德育内涵。老师为学生展示山东博物馆史前展厅的一些彩陶制品,并提出问题:陶器是产生于什么年代?陶器的产生标志着什么?陶器产生之初,通常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你从这些精美的陶器中都观察到了哪些信息?陶器上的纹饰都源自生活中哪些原型?是如何将具体的事物变成抽象的纹样的呢?纹饰在历史发展中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你从这些陶器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感悟呢?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导学问题,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使学生积极围绕问题展开观察、思考与探索,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与实践学生不仅学会了欣赏彩陶的造型美与纹饰美,更惊叹古代人民的智慧,从而激发起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之情[2]。
四、组织美术活动,开展德育实践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美术教学中,老师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讲解,一味灌输德育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还需要注重德育实践,用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来将德育流淌进学生内心,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发生积极改变,彰显出初中美术教学科强大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得到知识与素养的协同发展,打造出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效的美术课堂。以《喜庆吉祥的民间艺术》教学为例,老师为学生讲解了传统民间美术活动以及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然后组织学生运用民间美术表现手法去走进民间艺术,中国结、剪纸、皮影都深受学生们喜爱。在生动多彩的民间美术活动中,学生近距离感受到民间美术艺术独特的价值魅力,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社会生活的喜爱,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构建起寓教于乐、轻松快乐、高效的初中美术课堂。
总结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老师要巧妙地将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去感知和品味其中蕴含的德育内涵,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使学生不仅感受美,更学会去表现美、创造美,从而提高了审美意识和品德修养,构建起高效的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魏淑红.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美术高效课堂构建[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01):57-58.
[2]林小琴.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1):230-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