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谈可视化教学在初中物理 教学中的学术原则与实施策略

谈可视化教学在初中物理 教学中的学术原则与实施策略

作 者:杨 磊 (合肥市庆平希望学校,安徽 合肥 231600)

 摘   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物理是比较困难的一门学科,应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对物理的认识,又能促进学生对物理的认识。可视化教学正是这方面的一项内容。可视化教学能把文字资料转换成直观的图像或三维图像,在物理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它能把物理图像和图画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

关键词:可视化教学;初中物理;实施策略
引言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由于物理学科的特殊性,使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可视化的教学,则能够促进课堂的氛围、间接地提高学习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和加深理解。老师要把教学内容转换为直观的教学内容,并用形象地说明。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学物理的实例,对可视化教学的重要性及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可视化教学的概念和重要意义
在我国中学物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今天,对广大师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可视化的教学为指导,以逐步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动手操作,摸索物理规律,用科学的评估方法指导学生重能力、重思考、重实践。通过改进中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可以改变中学物理课程的单调乏味,促进课程改革。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从启发和启发学生的物理学习意识出发,转变自己的学科教学思路,拓宽和充实已有的课程教学方法,利用可视化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减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抗拒和排斥,提高物理教学的活力。
二、物理课堂中可视化教学的策略
(一)活跃气氛,进而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假如课堂氛围不浓厚,或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有声有色,同学们就会走神。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而视觉化的物理学习则能有效地解决这两个问题。以中学物理为例,在实施沪科版九年级“物态变化”的“水循环”部分时,可以运用可视化的方法。由于有时老师使用口头讲授的方法,会使学生误以为水循环是对水资源地再利用,因而对水循环的认识也仅仅是浅尝辄止。因此,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利用可视化的方式,让学生观看水循环的介绍和水循环图表,使学生对水循环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包括内海、海陆三个周期。通过直观的方式,可以使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更加熟悉,同时也可以用生动的图片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产生兴趣。例如,海陆水循环的时候,可以用 PPT来展示海边的壮观景象,让同学们在震惊的同时,也能了解到这些知识,从而活跃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主观能动性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主体性起着很大的作用。具有主动性的学生不但可以获得较长的学习时间,还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进入较好的学习状态。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主动性,无论如何,主动性总是对学生有利的。而这种学习方式的可视化,则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生动、有趣的可视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中学物理老师在讲授《进入分子世界》一节课的时候,利用可视化的方式,让学生们对这个以前从未见过的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本章的过程中,不使用可视化的方法,学生很容易理解,因为简单的文字描述很难让学生理解到更高层次的物理,即使是一些基础不够好的实验,也很难让学生理解分子的本质。因此,此时的可视化教学,可以将分子模式改为球形模式。除了用模型来进行教学外,还可以用影像来体现。也可以用录像等手段来表达。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在学生们的世界中,建立一个有趣的物理学的分子世界,这样的话,就能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提高。这种指导可以使同学们热爱和热爱学习。在这一点上,老师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指导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学生们要学会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真正地投入到课堂上。
(三)直观呈现,辅助以及加深物理理解
在中学物理的时候,想要理解一种新的知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想要理解一门新的知识,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基础知识是认知,后面的理解能力更强,这也是为什么普通学生很难理解。但是,这种改变可以用视觉化的方法来改变,也可以让那些不太懂的同学更好地理解。尤其是有关试验的主题。我们都知道,物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上的学科。学习物理,当然也要多做一些实验。不过,在做实验的时候,学生们并没有太多的领悟。因此,可视化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老师们可以先制作一个模拟模型,再把这个实验用鼠标来做,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个模型的具体操作,从而达到仿真的效果。这就要求老师们多做一些模型的研究,把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方法推广出去,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视觉学习。比如,中学物理老师在讲授“电路初探”的时候,可以使用建模,也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一种建模的方法,让学生们看到电路图,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也可以选择学生来制作电路图,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电路图,同时也能节省学校的开支,不用在电路方面投入太多的钱。因此,两者结合,视觉学习的效果会更好。比如,在“光的折射”的课程中,要让学生们知道不同的镜头的特性和所描绘的光束的特性。这种具体的、要求学生实际操作的活动,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结语
简而言之,视觉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来讲,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预习课本,结合书本和生活事例,来加深对教材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简单明了,直接切入了学习的主题,但教学方法太单一,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从而影响到后续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可视化的方法,把学生的各种感觉都转移到教学中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亚军. 论高中物理可视化教学的学术原则与实施[J]. 物理教师, 2015(6):3.
[2]熊艳, 章丽璟. 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物理, 2022, 40(20):2.
[3]祝启华. 论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C]/ 2020年学校管理与教学创新学术会议. 0.
[4]王国威.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原则和策略[J]. 吉林画报(学术版),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