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作 者:胡 洁

 摘   要: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是提高小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关键所在。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教研课题。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水平,重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本文作者认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能力;兴趣培养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是提高小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关键所在。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教研课题。我们一直在强调读、说、听、写是学好语文的四门功夫,但是对排在四门功夫之首的读尚存在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目前,小学生在课外阅读量、阅读能力方面都显得十分薄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总显得费时低效。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始终是语文教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一、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
1、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字词运用能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通过阅读接触大量的字词运用,并将之储存在大脑之中,从而不断提高字词运用能力。
2、可以提高小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正好说明多读书重要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有效提高小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能力。
3、可以培养小学生语感,提高其表达能力。小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各种书籍,特别是国内外经典名著,能有效提高其语感,这对于提高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所以那些阅读面广阅读量大的学生,其造句和写作能力,往往优于阅读量少的同学。
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阅读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工具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学会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2、语文课堂上,多采用讲故事形式诱发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最喜欢故事,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情境吸引学生。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家长支持配合,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在学校里常常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各类书籍,然而,到了家里,容易受到电视、游戏等影响导致课外阅读的连续性和时间效率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所以,老师应该寻求与家长配合,共同建立一个学校加家庭的阅读氛围机制,鼓励家长们配合,同时可利用家长微信群及时更新向学生推荐的书目,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4、鼓励学生多到学校阅览室、图书室看书,借书,多样化地为他们创造阅读条件,也可在班中设立“图书角”,班级图书角要发挥其作用。中高年级要让学生自己来管理图书角,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开展课外阅读,自主管理,自主阅读。
(二)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每一种习惯就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阅读习惯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爱好和实际需要指导学生制订好读书计划。指导帮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最适合自己需要的书。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阅读的时间及阅读量。这样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2、培养恰当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所以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一是要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二是学会记读书笔记,摘录文中优美的或让你感动的词句及名言警句,写读后感,这些都是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三是要会仿写相关片段,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有了一定量的阅读,就会有仿写的欲望,鼓励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使阅读与习作相互促进。
(三)开展活动成果展示,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展示他们课外阅读成果的平台,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
总之,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更要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字背后隐含的信息,怎样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怎样获得审美的愉悦,怎样对文本做出既富创造性又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等。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同时,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为学生搭建展示他们阅读成果的平台,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法》,朱松生主编,1998年2月第一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王荣生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