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媒体环境下学生非认知能力提升的路径探析
作 者:范赖燕
(广东省茂名市方兴小学,广东 茂名 525099)
大
中
小
摘 要:在认知能力为主的教育环境下,非认知能力的发展往往被忽视。然而,非认知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非认知能力是指认知能力之外的一些能力,是指人们应对情境时所展现出的一种稳定的思想、感觉和行为模式,包括性格、态度与积极性,具体涉及情绪、社交、性格、创新性等。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尤其是一些专业网站与专业公众号,以及一些专业的短视频内容,具有专业性可教育性。教师可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非认知能力。具体路径如下:资源整合,跨学科拓展学习;线上线下,保持经验的连续性;创设情境,提供丰富体验。 关键词:非认知能力;新媒体环境;教育资源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相对而言,非认知能力是指认知能力之外的一些能力,是指人们应对情境时所展现出的一种稳定的思想、感觉和行为模式,包括性格、态度与积极性,具体涉及情绪、社交、性格、创新性等。非认知能力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难以被智力测验或学业成绩测量;二是具有可收益性特征;三是可以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经历获得。[1]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一样重要,然而,在如今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非认知能力发展往往不受重视,在学校教育中,过于强调认知能力的发展,挤占了非认知能力培养的空间。
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确保学生非认知能力对其认知能力正向影响的作用机制的顺利实现,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实施鼓励性教育和启发式教学,对学生多一些激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教育工作者可尝试通过积极干预农村学生的非认知能力进而同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2]在互联网逐渐深入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大环境下,在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中互联网也具有影响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尤其是新媒体资源培养学生的非认知能力,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资源整合,跨学科拓展学习
互联网上的资源丰富,尤其是新媒体资源,尤其是一些专业网站与专业公众号,以及一些专业的短视频内容,具有专业性可教育性,如很多优质的公众号上有很多与学校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拓展内容,教师可将这些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整合起来,真正应用在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中,有意培养学生的非认知能力。有研究表明,在影响机制上,跨学科学习通过显性影响和隐性形塑两种方式促进了个体的非认知能力发展。[3]跨学科教学是指将不同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与利用的教学,其本身具有资源整合的意蕴,在新媒体资源丰富的背景下,教师进行跨学科拓展教学具有可能性与可行性。跨学科资源整合离不开新媒体资源的支撑,丰富的新媒体资源可以为教师进行跨学科资源整合提供内容与途径,且比较方便获取。例如,可结合心理学公众号里的专业内容解读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结合有关情绪管理的视频资源培养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与管理能力,结合影视资源对学生进行社交的引导。因此,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教师可充分整合新媒体教育资源,引领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拓展学习,促进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线上线下,保持经验的连续性
非认知能力往往是隐性的,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培养学生的非认知能力也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校与校外保持一致,尤其是非认知能力发展的一致性。在校内,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直接的教育,在校外,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网络对学生产生影响,这需要教师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联动,以保证非认知能力培养的效果。例如,在线下校园环境内,教师开展了有关“理解友谊,主动社交”的活动,主要围绕学生如何理解友谊、进行主动社交展开。学生通过这一活动,体验了各种环节,对友谊与社交有了更深入的体验和更丰富的认识,为了保持这些经验的一致性,教师还要在线上进行相关的活动,以更深入地产生教育影响。例如,在线上可以联合家长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交行为,在新媒体上多发布有关社交技巧引导的知识,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社交行为,正确教育孩子进行合理且必要的社交。也可以通过案例分享的形式,让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社交心得,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社交体验通过新媒体线上交流得以深化与拓展。
三、创设情境,提供丰富体验
情境既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情境教学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创设相应教学环境的一种教学模式。[4]在非认知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班级活动与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在主题情境中设身处地地深入体验,提高自身的非认知能力。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创设更加真实的教学情境,加入声音、视频、互动媒体等要素,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环境,深切地体验生活,在体验中锻炼自己,提升非认知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开展非认知能力培养主题活动,如关于情绪认知与管理的主题活动,借助多媒体在班级创设相关的情境,线上邀请专家为学生解答情绪问题、渗透有关情绪管理的故事与视频、与家长连线探讨学生的情绪问题、进行情绪绘本剧表演等。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班级里与学生一起布置教室,贴上情绪表情画、布置情绪角、提供情绪主题绘本等。这样,线上与线下的情境创设结合起来,可以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非认知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非认知能力的隐性影响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互联网时代,教育资源愈加丰富,与非认知能力相关的教育资源要想产生教育影响,需要教师进行资源整合,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结合起来,创设丰富的情境,进而促进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雷万鹏,李贞义.教师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基于CEPS数据的实证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60-168.
[2]王春超,林俊杰.农村儿童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发展关系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43-158.
[3]苟斐斐,朱平,张雯婷.跨学科学习能促进非认知能力发展吗?——基于 14 万份本科生样本的实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3):87-95.
[4]龚俊波.情境创设三立足[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1):5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