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方案 ——以天津天狮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为例-

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方案 ——以天津天狮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为例-

作 者:陈 金 (天津天狮学院,天津 武清区 301700)

 本论文系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课程开发——基于精创教育培训平台”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本文以天津天狮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为例,依托浙江精创教育提供的经费、技术、平台等方面的资源,全面阐述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训课程定位、课程开发主题、课程开发目标、课程开发的环节及具体任务、课程开发的组织管理、学校和企业的角色与责任及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希望为天津天狮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双师型”师资培养提供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方案
一、课程定位
培养对象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任教专业必修课、实践课的,且教龄在5年以上的,发展水平处于成长期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课程内容定位:在原岗位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对“双师型”教师的知识、技能、能力和行为的拓展。
授课模式定位:学习时间以工作日短期集中为主,以节假日集中学习为辅,学习途径以面授为主,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相结合。课程任务以提升素质为导向。
二、课程开发主题
校企深度融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课程开发的目标
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是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也是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迫切需要。为促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师的发展,“双师型”教师培训课程要坚持培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总体目标可概括为:培养一支以师德高尚、行业知名、技术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全面提高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课程的开发,全面提升培养对象的专业素养,促使其成为专业建设、课程改革、课程开发、项目建设的主要力量,在课堂是教学能手,在企业是技术能手。
具体目标包括:到2023年,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建设一所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天津天狮学院-浙江精创教育培训基地)和两家企业实践基地(天狮集团、浙江精创教育集团),建成一个校级“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建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双师型”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培训和评价的能力全面提升。辐射带动其它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四、课程开发的环节及具体任务
(一)课程内容研发
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精创教育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特点,引入优秀企业师资,联合高校专家、专业教师共同开发《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课程》;与企业深度合作,从专业所涉及的工作岗位出发,分析所需的职业能力和技能,进行课程内容体系的开发。
课程内容体系设计依托浙江精创教育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训平台模块,充分考虑企业、教师发展及学生能力培养需求,构建与行业实践相契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配套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内容体系包含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两部分。
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培训的培训内容包括师德师风、职业教育政策与法规、职业教育改革动态、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与应用、课程改革与建设、专业的专业前沿应用、专业发展趋势、专业基本理论与方法等。
专业技能培训内容以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和职业岗位需要为主线,帮助教师了解新技术、新职业发展变化趋势和更新动态,重视新知识、新方法、新标准的介绍和操作应用,聚焦教师的技能训练、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二)培训方式设计
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培训的培训时间一般安排在寒、暑假期间进行,采取集中授课方式。培训课程设置社会考察课程、专家讲座课程等,满足教师开阔教育视野的需要,有助于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
技能培训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行业工作岗位分析为基点,采用讲解+实际操作+研讨+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
(三)培训考核
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培训课程结束,参训教师应掌握每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并对其有所感悟,将理念、方法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学院将采取考试、主题演讲、教学基本功比赛等多种形式考察教师培训效果,并将培训效果反馈至授课教师,以不断改进培训质量。
技能培训结束,企业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对教师进行考核,通过考试、完成工作任务、实践操作、问题诊断等形式考察教师培训情况,并根据教师培训效果不断改进、加强课程设置、师傅配备。
(四)课程推广
撰写课程开发研究报告,参加浙江精创教育举办的研修班和研讨会,进行宣讲和推广,为更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提供经验。
五、课程开发的组织管理
(一)学校管理
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由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明确各方职责,指导基地的总体规划、实施方案、日常管理、下达任务并实施监督。
(二)学院管理
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校内培训任务由校企合作办公室下达,各系部具体承担、实施。由各系部指定一名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各项培训工作。
(三)企业管理
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企业培训任务由校企合作办公室下达,合作企业具体承担、实施。企业为教师培训提供必要的培训条件,安排企业专家进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
六、学校和企业的角色与责任
(一)学校的角色与责任
1.培养教师撰写教师“双师”培养总结材料,教研室进行考核,并建立管理档案。培养期满,培养对象必须通过学校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
2.培养期间费用按项目计划及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3.对培养对象不能按时完成培养任务的,按学校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4.培训期间的教研、科研成果实行登记、存档制度。并对其按学校有关文件进行奖励。
(二)企业的角色与责任
1.浙江精创教育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2.浙江精创教育提供经费保障。
3.浙江精创教育提供师资进行培训。
4.与本项目相关的、由浙江精创教育主办的研讨会或研修班应为我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师预留名额,积极促成相关老师参与进修与研讨,学习有关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等方面前沿理论和相关经验,了解最新动态,与各院校专家、教师交流,促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提升
七、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
根据学校要求,结合浙江精创教育集团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基地将采取“学校+企业”运行模式,即学校作为牵头单位,学校作为基地主体,企业作为培训师资主体,在基地建设和教师培养培训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发挥各自优势,紧密合作,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教师提升专业技术素质、提高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训任务。
基地功能如下:主要指学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师到培养培训基地开展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保障行业、保险企业的组织方式、工作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行业、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等。
基地管理模式:
建立“学校-二级学院-企业”三方管理体制
建立具有协调作用的“学校-二级学院-企业”三方联动机制,成立教师培养培训校企合作委员会,成员由人事处、师资发展中心、教务处、二级学院相关人员,以及行业、企业有关人员组成校企合作委员会负责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指导协调、制定相关制度明确各方职责,指导基地的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并实施监督。
1.学校管理
由学校教师培养培训校企合作委员会负责审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计划;提供必要的教学条件;提供政策保障。
2.院(部)管理
负责制定本单位“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需求、计划安排;为本单位教师参训提供便利条件和支持;教研室提供培训的需求。由二级学院指定一名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各项培训工作。
3.企业管理
合作企业具体承担、实施“双师型”教师培训任务,为教师培训全程提供师资、教学材料,安排企业专家进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与考核。
八、时间进度安排
 
 
 
 
 
 
 
 
 
 
 
 
 
 
 
参考文献
[1]王鸿儒.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探究[J].科技视界,2021(18):171-172.
[2]刘加勇.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特征、困境与对策[J].才智,2021(03):168-170.
[3]房泽海.校企合作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75):159-161.
[4]刘鹏,邓鼎森,张希希.加强校本培训与校企合作,建设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J].教育现代化,2017,4(08):174-176.
 
作者简介
陈金,出生年月:1985年7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北省阜城人;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