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及资源配置分析研究

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及资源配置分析研究

作 者:李 扬 裴 健 (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山东 日照 276826)

 

 
基金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项目“疫情常态化下城市卫生资源空间配置合理性评价及预警研究”(202015020310)。
 
摘   要:医疗服务空间的可到达性是评价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指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加速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在区域间分布不均衡、城乡差距大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患者就医体验、降低了诊疗效率与服务质量。为了提高区域内医院之间协作水平,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使各地区医疗服务机构可以利用各自优势,形成一个合理有序的整体,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关键词:医疗服务;就医空间;可达性;资源配置
前言
医疗问题是涉及到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大课题,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议题之一。一方面,医疗资源是构成国民经济基础物质生产部门的最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医疗服务又是保障民生改善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对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背景下,如何优化配置现有卫生资源,提升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作为衡量一所医疗机构是否能为其病人提供方便、快捷、高效、满意的治疗或康复环境的客观标准,对于促进医疗行业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维护公众利益,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及资源分配方式,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设计,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坚实的政策支撑。
一、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研究
可达性研究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医疗机构与居民之间提供的各种医疗卫生产品和服务数量及其质量等方面是否能够满足人们需求。不同领域对医疗服务空间可达程度要求也有差异。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及结构来看,我国现阶段基本具备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能力,但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以及城市地区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部分区域或人群无法享受到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因此需要加强区域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服务质量。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意识日益增强,为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家将大力推进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并逐步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各层级各类患者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这对于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减轻政府财政负担都具有重要意义。已有医疗资源可达性的实证研究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展开,针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探讨,其中包括人口学特征、产业集聚度、人均GDP、居民收入状况、消费习惯及消费水平等多个指标,并且基于数据集选取合适的方法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估计样本区间中各个变量间的相关性,通过计算得出相关参数,进而得到整体结果。
二、资源配置分析研究
医疗资源配置是指在特定时期内,某一类机构所能承担的诊疗活动或者某种类型的服务项目数量与该机构总工作量之比。它不仅反映一种医院的服务水平,同时也反映医院总体管理水平,甚至还可以作为衡量一所医院综合实力的标准之一。目前,国内关于医疗资源分配研究主要集中在静态角度上,即单个医院的病床数,而忽视了整个医院内部运营效率的动态视角;另外,现有文献多关注于个体层面的医疗资源分配,忽略了群体层次上的资源配置。其实,就每个医疗机构而言,无论是哪个级别的医疗机构,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配置设备和人员,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病人的需求,所以要想真正达到有效地利用有限的人力财力,就要把每一个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从而发挥各自优势,充分发挥出最大效用,使自身价值最大化。
三、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及资源配置行为策略
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区域医疗卫生规划理论、可持续卫生政策以及人口统计学知识为基础,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起适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的医疗资源配置指标体系,提出相应建议。(1)从宏观到微观:根据地域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合理的空间布局结构;按照功能定位,科学制定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建设计划,并落实好各项具体工作措施,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完善和功能健全;将辖区内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医保体系范围,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确保群众看病就医安全有序。(2)建立符合地区特色的分级评价机制:采用“三级评估”制度,首先由县级政府依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对下级公立医院开展分类评估,再由市级或省级人民政府组织专家按不同类别对本级公立医院进行全面测评,最后形成一套综合性考核指标。(3)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国家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市场环境,积极探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县镇两级下沉,推动医疗服务均衡发展,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切换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为解决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医疗问题,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等一系列难题,本文以区域医学模式为指导,探讨如何优化区域内各层级间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医院运营效率提升、医务人员服务水平与能力增强、医疗成本降低以及医患关系和谐稳定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旨在更好地为人民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产品与优质服务,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切实维护广大公众身体健康权益。
参考文献
[1]王侃. 陕西省层级医疗资源空间格局及医疗服务可达性差异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21.
[2]许婉彤. 兰州市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及资源配置分析研究[D].兰州大学,2020.
[3]赵翠薇,李朝仙,杨柳英,胡震.国内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研究进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6(04):1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