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史教育的有效路径探析-以天津天狮学院为例
作 者:樊新华
(天津天狮学院,天津 武清区 301700)
大
中
小
2022年天津天狮学院校级党建科研项目立项 课题编号D22001 《民办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的研究--以天津天狮学院为例》 摘 要:伴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民办高校教育之中融入党史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热门趋势。将党史教育融入到高校学生活动之中,具有诸多优势,可以让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其理想信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过,当前民办高校党史教育尚且存在着些许的问题,导致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本文以天津天狮学院为例,谈一谈民办高校党史教育的价值,并且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可以为一线教育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党史教育;教育对策
引言
在全国高校工作会议成果中明确提到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要强化大学生党史教育,使其不断汲取精神养分。因此要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思维的启迪作用。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能够帮助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汲取历史经验教训,从而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淬炼思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发挥作用。
一、民办高校党史教育的价值分析
(一)传承红色基因
党史是指在共产党领导下无数革命先烈的奋斗史。在社会主义全新时期,党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衍生出来的红色成为中国稳步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当代大学生处于社会主义的全新时期,并没有经历过战争,缺乏顽强拼搏的品质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教师借助党史教育,可以将红色精神传递给学生们,以此来稳固大学生的思想基础,为大学生提供精神补给。学习党史,能使大学生在为中国开创未来的路途中迸发无限力量,助力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二)坚定理想信念
大学阶段是塑造个人品格、坚定信仰的关键期,因此需要对大学生悉心指导,用生动鲜活的史实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指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历史观正确与否,关系着国家的兴亡、民族的盛衰。因此,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关系着党的百年基业能否永续发展,永创辉煌。学习党史,就是学习中国共产党如何探索真理、运用真理的过程。学习党史,厘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脉络,能够帮助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学习党史,并不仅仅是让大学生无条件对伟大历史人物进行赞颂,也不能因为党在奋斗历程中出现的错误而全盘否定党的领导,而是要从党不懈奋斗的历史中,感悟信仰的力量,从而坚定理想信念。
(三)科学评价历史、汲取经验教训
改革开放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无数成果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学习党的历史,引导大学生正视党在探索过程中的成就与错误,才能在未来的建设中少走弯路。对于党勇于革命、深入探索、推进改革的发展史,大学生不仅要科学地去评价,更要总结历史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把握历史演进的客观规律。将历史与现实相观照,把经验运用到切实解决现实问题当中。
二、民办高校党史教育开展对策研究
(一)加强党史教育内容比重
从党史教育在民办高校的演进历程来看,党史教育内容随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不断变化,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的改变使得新时代的党史教学重点偏移。对大学生来说,思政课应以历史启迪大学生智慧,深刻剖析党的历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课时安排紧张的情况下,教师讲解“纲要”课程,在党史专题方面如何讲清、讲懂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如何科学剖析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对教师来说是一项教学挑战,很容易形成教师讲不深、学生听不透的现象。党史教育中蕴含的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教育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强化党史教育,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党史内容的比重,对党的历程作全面、深入、系统的研讨,充分挖掘党史教育中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二)提高党史专业教师人才比例
聚焦党史教育的创新发展阶段,全国各高校纷纷设立中共党史专业,亟需专业教师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体现其政治性与教育性的统一,教学内容和侧重点要有专业性。思想政治理论公开课,不仅要介绍中国近现代历史,同时还有其独特的政治属性。在思政教师队伍中,教师大多以历史专业为主,因此提高党史专业教师的人才比例是重中之重。面对一般知识性问题时,教师有把握进行系统阐述,但在涉及党的政治性难题时,非党史专业的教师难以把握科学性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能够讲清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学理性,却无法体现其实践性与政治性,而这些复杂的问题又恰好是大学生乐于思考的问题。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如自己都无法搞清楚,更无法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个专业素养过硬的教师,更能在教学中启迪大学生思维,以渊博的学识帮助大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党史专业教师的人才比例,强化党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融合势在必行。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时代变迁,教学方法也应因势而新,着重增强教学的时代感与吸引力。探索新颖的课堂教学方法,是目前全国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关注的焦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有效参考,教师将网络技术运用到课堂,通过线上授课实现远程教学,无疑是互联网时代值得探究的新形式之一。同时,党史教育资源与网络技术的结合,能够更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大学生。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播放音频、纪录片,展示烈士书信等方式开展教学,在党史教育中应融入情、融入理。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将党史资料智能化、形象化,通过互联网技术在课堂中灵活再现。党的百年历史留下无数波澜壮阔的人物事迹,对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更应利用新技术引导大学生学习党的历史,从“心”出发把握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乐趣中学习历史,自觉把握党史的理论知识,树立正确历史观。
(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性
新中国成立早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当时的大学生能够亲身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在多次改革完善后,其思想性与理论性得到完善发展。新时代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侧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学侧重梳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轨迹,以及讲授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缺乏对教学实践性的重视。需要明确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实践课程,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最终都要落实到以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大学生生活实践上来。要讲好党的历史,就要充分发挥我国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把严肃的史实融入到生动活泼的课外实践当中,让大学生切身体验、感悟历史。党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昭示了实践的重要性,空谈理论只能是闭门造车,因此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性,在实践教学中促进党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度融合。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与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将思政教育与党史教育进行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高校教师需要创新多样化的党史教育方法,增加党史课程的比例和课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扩充党史教育的师资队伍,如此才可以提升党史教育的质量,进而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段娟娟.民办高校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研究[J].教师,2022(24):3-5.
[2]赵裕丰.新时代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有效路径探析——以广州新华学院为例[J].活力,2022(04):24-26.
[3]俞刚.略议党史教育在民办高校学生党建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9):1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