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音乐教学的实际出发,探讨了在音乐教学理念中的“以音乐为本”与“以育人为本”的关系问题,提出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教学原则,要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关键词]音乐教学;课程性质;育人为本。
“育人为本”实质是社会需求为本。“音乐为本”就是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适应这种育人为本的社会需要,真正培养社会需要的音乐人才,同时要求做到理解音乐教学的本质和发挥音乐塑造灵魂的作用,只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更好地突出音乐教育的本质,从而更好地从点滴入手,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德智体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从课程性质出发,探讨音乐课堂教学的本质
何谓音乐教学,其基本价值就在于以一种独特的音乐体验为支撑内涵的审美活动过程,这里主要集中在对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的美学思考,如何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感和音乐育人的生动类型,这是音乐教学追求的崇高目标,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与音乐的享受和音乐给予人的形式融于一体,这种情感的、理性的和美学的一体化充分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同时也陶冶了情操、启迪了智慧,这是音乐教学的理想境界和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如何从音乐课程的实质出发,探讨音乐课堂教学的本质,这不仅是一个理论课题,更是关乎人的存在的重要的实践命题。只有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才能够贯彻对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只有以一种高度为学生、为社会负责的态度,才能使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使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把一种以人为本和以音乐为本的基本课程理念,贯穿到音乐教育的整个过程,是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理性话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们的共同努力和体验、发现,同时也是自身接受音乐再熏陶、再教育的良性过程。在确立以音乐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教育工作者才能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音乐教学和学习的互动过程中,因地适宜,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内在音乐基本素养,真正体现学生的民平等与和谐的基本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在自我的音乐感受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挖掘自我个性潜能,大胆创造,不怕失败的刻苦钻研精神,在实际的过程中享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和精神活力。反之,如果我们不注重以音乐为本的教育理念,就会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误入歧途,不能真正发挥音乐教学在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方面的作用,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就别大大削弱了,同时,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的音乐课就会被异化为另类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就不复存在,这样一来,我们就要寻找真正的意义来源,就要花费更大的代价去重新塑造一个音乐的教育评价体系和机制。所以,我们要把音乐的学科特点的认识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突出位置,真正把音乐陶冶人、塑造人的价值发扬光大。
二、在音乐为本的过程中,体现育人为本的真实目标
通过对以音乐为本的课程价值的深切领会,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理解这种音乐为本的现实取向,那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发挥它固有的育人的功能,这就是音乐教育同其他学科教育不同的地方。从教育的发展史角度,音乐教育的合理性也可谓是众人皆知,发挥了育人方面不可替代的价值。我们从中共古代历史上的名人说起,关于音乐教育在各位先贤那里发挥的作用可见一斑。 儒家关于“乐教”可以“善民心”以及可以“移风易俗”等约定俗成的名言警句也告诉我们音乐教育的育人本质。在中国近代,也有很多饱读诗书之人对音乐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特别是学校教育这一块,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这些都可以说关于音乐教育本质的认识是由来已久的,并已渐深入人心。从现实的角度来关照音乐教育的本质,我们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以乐辅德,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所谓以乐辅德,就是要通过对音乐教育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作为开发人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辅助功能。这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立德作用。通过不断的音乐教学反思,我们更加认识到这种功能发挥的重要性以及缺失这样一种理念带来的严重后果。具体来说,我们把这种辅助作用归纳为:以音乐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以音乐教学促进德育教育;以音乐教学升华学生的心性,有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以乐促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学习观 。所谓以乐促智就是要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大胆挖掘学生的知识接受和智慧锻炼的能力,要把音乐教育作者开发学生智力的辅助工具。我们以历史上成功的很多名人为例,如爱因斯坦、列宁等,他们的成功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具体来说,如何发挥这种功能,我们总结归纳为重本质,抓基点,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重智力开发和道德养成双向培养;重综合创新,突出三个面向。
以乐怡性,促进学生培养健康的情操。所谓以乐怡性,就是要发挥音乐教育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品质的工程。大家知道,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方式,通过音乐的审美,对人的非理性因素的培养和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谨记的是,在未来的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明确音乐为本和育人为本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辩证统一关系,要切实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贯彻这一理念。通过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改革音乐教育教学体制,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音乐的育人功能,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为重要方法论关切,不断推进国内音乐教育在发挥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喜亭.基础教育是要创造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吗[J].江西教育科研,1998.
[2]杨叔子.是“育人”非“制器”[J].高等教育研究,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