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借助整本书阅读,促进小学语文教学
作 者:郑淑萍
(阜阳市颍州区清河办事处五里示范小学,安徽 阜阳 236001)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和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心智发育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语文教师越来越注重将经典文学作品向小学语文课堂的渗透,可以说,小学语文课堂所给与小学生的是更加深刻的文化情感。而将以凸显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整本书阅读”方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能够实现多样化阅读素材的自然衔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正确阅读方法、科学学习习惯的掌握与应用,更能够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保持高昂的兴致和极大的热情,以夯实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整本书阅读;教学思路
引言
整本书阅读是相对于段落比较小的单篇短章而言的完整的书本阅读,既包括经典著作的阅读,也包括非经典的阅读,既包括文学名著的阅读,也包括非文学的学术著作的阅读,它更多地需要读者阅读时进行整体的规划与安排。“整”是整体之意,也就是要以整体思维来把握全书内容和发展思路,“本”指的是数量单位,而“阅读”则是一个主观动作,是学生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探索未知、提升审美思维与体验的过程。简单来讲,“整本书阅读”就是学生利用个性化阅读方法、借助一定的阅读知识和教师的指导来钻研、思考整本书的过程,是学生与作者、文本、同学和教师对话的过程[1]。而以整本书阅读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
一、立足教学目标,明确阅读对象
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创新,整本书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不仅仅是激活小学生阅读热情的重要手段,更是帮助小学生养成科学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但是小学生的阅读积累十分有限、学习耐力也略显不足,而完成整本书阅读阅读过程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周期,更对小学生的阅读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等基本阅读素质提出了较多要求。为此,为了切实保障整本书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衔接,同时为小学生阅读修养的升华、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提供必要保障,语文教师就需要立足语文教学目标和小学生的个性特征、阅读规律、兴趣爱好等来进一步明确整本书阅读对象。
在《红楼春趣》教学时,在完成课文教学活动后,教师就可以以《红楼梦》整本书为中心组织阅读活动,以此来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加深对名著中各个人物性格特征、生平经历的认识。比如《红楼春趣》中有一个众人放风筝的场景,黛玉认为“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这时候,教师们可以启发学生们思考——黛玉为什么会说不忍呢?很多学生纷纷回答,因为她担心风筝会孤单地飞走。由此,可以总结出黛玉的性格特征——多愁善感、孤苦无依。以此为出发点,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们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体会黛玉的性格和命运。整体上来讲,以《红楼春趣》为切入点来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既契合了小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理,又能够培养小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阅读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开发。
二、设计阅读任务,增强阅读体验
在有限的阅读能力等因素影响下,目前,大多数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都停留在走马观花式地浏览层面,完成整本书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十分匮乏。为了有效改善这一阅读困难局面,使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有效锻炼,教师就可以适时地设计阅读任务,让学生们带着任务去深度阅读与自主思考,以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例如,在组织《童年》(由高尔基创作的自传小说)书目的整本书阅读活动时,为了提高学生对书籍阅读的全面性、深刻性,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思维、情感等与书籍有机融合,教师可以布置如下阅读任务:
阅读任务一:分析阿廖沙身边的人、事以及相关的性格、事件的来龙去脉等为枝干,完成主人公思维导图的绘制。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抽丝剥茧,最终以思维导图这种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全面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关系。
阅读任务二:根据教师展示的思维导图,对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概括和总结。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展示的思维导图一定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共同完成的,只有这样,才能时刻保持学生们的学习与探究热情。
阅读任务三:整部小说中,有没有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和主人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以此为中心来为这个人物设计一张角色名片。通过这个任务,学生可以更精准地把握人物的语言、性格等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来建构与这个立体化人物的“对话”。
整体上来讲,上述三个阅读任务由浅入深、由生活到阅读、由浅层记忆升华到抽象思维,既是学生开展高层级、高质量整本书阅读活动的过程,也是小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养成过程,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也可以更加灵活地应用自主思维来思考问题、体悟情感、提炼与升华生活,而这种思维能力一旦养成,对于其语文课程的学习也会发挥事半功倍的功效。
三、组织阅读游戏,营造和谐氛围
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这是课程改革推行以来小学语文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2]。相较于其他年龄段的孩子,小学生具有明显的年龄偏小、思维能力尚不健全、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特征,在这种学情下,倘若沿用以往的教师口口相传或言传身教的方式展开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势必会带给小学生以枯燥乏味之感,再加上整本书阅读活动本身特有的周期长、内容多、情节复杂等特性,更加会加大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难度,更无益于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为此,语文教师就可以组织趣味性的阅读游戏(比如角色扮演游戏、知识竞赛游戏、分享交流会等)来营造和谐健康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鼓励和引导小学生积极表达、积极互动、主动思考等来减轻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负担,同时为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情感提供重要保障,进而使学生获得阅读能力的增强,并为高效语文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比如,在围绕《西游记》这本书组织整本书阅读教学时,由于书中内容庞杂、人物、故事众多,许多小学生经常无法保持持久的阅读热情,特别是所阅读的内容相对较为枯燥乏味时,就很容易出现不耐烦、走马观花的现象,这种情绪和心理表现也就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对故事蕴含内涵情感共鸣的生成。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知识竞赛这种趣味性、竞技性、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来激活学生的长效动力:
①《西游记》呈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②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途中遇到了哪些考验?
③通过阅读这本书,你们有了哪些收获?
④通过这本书,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思想内涵?
在比赛过程中,学生对整本书的认识将变得更加深刻,同时,由于竞赛的题目与整本书息息相关,学生就会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积极、能动,而阅读知识竞赛所特有的趣味性、竞技性也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相吻合,因而能够有效激活小学生的阅读与学习热情,更能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提高。
四、指导阅读方法,夯实高效基础
阅读方法是打开学生整本书阅读大门和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钥匙,在整本书阅读学习实践中,掌握合理的阅读方法对学生的阅读实践有着重要的方法指导意义。文章体裁、内容不同,就会在写作特点和风格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而只有在科学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下,学生们的阅读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学生阅读成效的提升才能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学生们才能以此为指导来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才能对文章内容进行全面概括,才能对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文章整体的情感内涵等进行精准把握。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开始阶段,是学生认识社会、探索未知世界的起始阶段,而小学语文课程既是学生学科素养养成和思维能力、自主意志锻炼的关键,更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直接影响力。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革成为主流教育趋势,而作为其中极为重要的创新尝试,以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既是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又是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小学生阅读能力与素养得以提升的重要尝试。因此,作为学生精神世界的“工程师”,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新课改的内在要求和国家相关的教育政策有一定的理解,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以不断提升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能,并带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徐雪华.阅读与悦读——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外交流,2021,28(5):1147.?
[2]单雁飞.发掘学生语文学习的求知点[J].小学教学参考,2018,(0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