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聆听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动”“静”

聆听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动”“静”

作 者:张 婧 (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221000)

《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音乐教学要突出以美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特点。音乐课作为一门学生非常喜爱的课程,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要让学生在音乐中得以放松,缓解上主科时的压力。那么,音乐课该怎样上,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呢?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所以,新时期,想要上好一节生动的音乐课,就得让学生“动”起来。
有些人认为,课堂上的“动”就是“乱”,而在传统音乐教学中,课堂上学生“乱”被有些教师认为是最大的失败。所以我们要区分“动”和“乱”的不同之处。
目前,音乐课堂的“动”分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守旧,教师不敢让学生“动”,怕学生“乱”,怕学生“乱”的超出自己的控制,这种教师属于“专制型”,对学生非常严格,从而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敢动,不敢言。这种课堂里的学生的创新精神往往被抹杀。虽然这种课堂看起来一点都不会乱,但实质上也是“乱”的一种。
第二种情况,这种“动”是因为教师上课比较随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不吸引学生,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威信可言,因此造成学生课堂纪律松散,整个课堂乱糟糟,这种“动”实则就是“乱”。
第三种情况,在教学中,学生被老师的激情所感染,积极参与教师所设定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活动,充分体验音乐并发表自己对音乐的见解,整个课堂的气氛欢快活跃,这样的“动”恰恰是学生思维活跃,体验充分的外在表现。
从以上的几种情况可以看出,“动”不等同于“乱”,而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动”而不“乱”就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处理好严与宽的关系,宽中有严。“严”是有课堂秩序要求,各个环节衔接自然,不是教师对学生严厉,故意制造严肃的气氛。“宽”需要教师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动”。
2、发挥学生的个性,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一位教育家说过:“好孩子都是被夸出来的”。一个班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感受也会多姿多彩,五彩斑斓,加上音乐本身的抽象性,并没有整齐划一的答案,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要轻易否认学生的看法,要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对学生流露出期待、信任的态度,师生形成默契。
3、教师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不是放纵,听之任之,否则就偏离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放任式教学是一种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不控制学生的行为,没有规范的要求,采取放羊式,无原则的迁就学生,学生想唱就唱,不想唱就算了。这样的教育往往是学生形成无组织无纪律,放任自由、懒惰怕苦的性格。所以,教师要有目的地大胆地“放”,既要让学生在玩玩乐乐中学习,又要乱中求序,收放自如,把握住课堂的整体。
成功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中心,多种活动为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去学习、创造,但教师更要合理安排课堂活动,不能从头到尾都“动”,还要尽量做到“动”“静”结合。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驰骋想象的空间。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安静的氛围,引导学生去体验音乐的情感。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
1、 课堂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对活动内容的需求是不同的,低年级的内容尽可能的形象一些、直观一些,要让音乐和游戏、舞蹈结合,以“动”来感受音乐、掌握音乐的内涵。而高年级学生根据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已不如低年的学生好动,他们的理性思维已有所发展,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应深刻一点,“动”的过程相对少一些,适当的增加一些欣赏性的、需理解的作品,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会想象,这样才会吸引住学生,抓住学生。
2、教学活动要符合教学实际。活动要为教学服务,学生纯粹是玩,不能在玩中吸收到知识和养分,那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教师要从教学实际上去安排活动,体现它的教育价值,同时所涉及的活动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3、 要动中有“静”。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听音乐就要求学生们静下心来,用心去聆听。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去体会、理解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感受音乐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片段《秋》时,学生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音乐带来的意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出示一些秋天的景象,并随着音乐的主题,变换场景,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另一方面可以为枯燥的教学增添一些趣味,促进学生的有意注意向无意注意的转变,提高教学效果。音乐充满着绚丽多彩的诗情画意,它需要通过想象才能身临其境。这一点对于初中学生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给他们创造一个“静”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因此,现代音乐课既要“动”,同时也要给学生创设一片“静”的氛围,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环境中去体验音乐的美。而这个过程的创设,需要教师用心、用爱、用理解去给学生创造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展开翅膀在音乐课堂中自由地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