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联动”教学策略

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联动”教学策略

作 者:罗 霞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民和第三小学,江西 南昌 330000)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读写联动”模式,引导学生对文本材料进行阅读和理解,寻找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中的最佳结合点,最优结合方式,并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促进小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文化理解和传承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联动;教学策略
一、读中感悟,读写相知
在阅读教学时,先引出单元主题,强化学生对主题的思考与理解,然后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提前预习课文,熟悉生字新词,强化主题理解,达到熟读课文的程度。对于精讲精练课文,让学生明确单元的重点课文,将其中的重点课文中语句和段落圈画出来,讲解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加强学生对单元主题的领悟。在语文阅读文本中,包含着丰富的写作技巧,对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阅读基础知识讲解,同时更要以阅读素材为依据,对其中包括的写作方法和特征进行分析。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写作思路,丰富小学生写作技能储备,为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奠定良好的技能基础。比如说,教师在讲解《爬山虎的脚》时,可以根据文章中的语句进行分析。如“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写作方式,通过分析与思考,掌握该句子运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将爬山虎的细丝,比作蜗牛的触角。如此一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具体的写作手法,实现学生语文思维的有效训练。
通过读写训练,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对各个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并灵活利用每个单元后面设置的小练笔、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模块,检验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促使学生在读写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二、以读悟写,读写相联
对比感悟就是根据不同类型的文本内容进行对比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强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丰富语言积累,提升写作能力。其中,所设计的教学流程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对比理解文本内涵—感悟文本知识点—积累丰富语言—提升写作水平。
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仿写、续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一点一练”读写结合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落实好“写”的训练目标,在学生读通、读懂,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迁移训练,对于学生而言,这将是受益终身的。教师不要一味的强调朗读,而是要根据小学生写作基础,让学生围绕阅读素材内容,组织仿写和续写训练,从而促进小学生所掌握的语文知识技能更加全面。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在课文中挑选出自己认为写作优美的句式,并结合自身的写作认知基础,模仿课文写作方式进行仿写和续写,从而让学生在阅读课堂上,写作能力获得有效训练,加深对阅读内容的认知与理解。比如说,教师在讲解《伯牙鼓琴》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表达方式,进行仿写。如教师鼓励学生根据《伯牙鼓琴》中“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进行想象描写“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活学活用,读写深入融合。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的时候,老师可以将丰子恺的《白鹅》和叶·诺索夫《白公鹅》采用对比的形式展开教学。首先,为学生讲解《白鹅》,从白鹅的特点着手,指导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方法。然后,再指导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整体段落结构、语言描写方法和风格。通过采用对比的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不同体裁文章的理解,让学生更直观具体地理解表现方法对文章的作用,从而形成系统的语文技巧。然后,再将本单元老舍先生的《貓》和《母鸡》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通过阅读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在同样的表现手法下感悟不同的语言魅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最后,筛选出本单元的核心语句和词汇,通过遣词造句、模拟写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将阅读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技巧和词汇运用到实践中,巩固学生知识构架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以读促感是指在课文之中寻找合适的段落,让学生带着感情诵读,初步感知课文,然后再通过书写练习,加深对文章内涵和情感的领悟,从而产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基本流程为:整体感知——品词析句——练笔悟理。如:在学习“我国的世界遗产”单元主题时,要求学生写作的主要内容是导游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改写导游词。在要求学生探讨导游词的内容,向学生传授导游词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根据《颐和园》编写导游词,并让学生对比与原文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通过讨论发现,相同之处就是表达有序;不同之处就是导游词中穿插了游客和导游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努力争当小导游,以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模拟,让他们领悟到创作导游词的技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准确把握读与写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将理解与运用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更好地实现以读促写的目的。
四、以评促读,读写相融
教师在组织读写联动教学时,应重视教学评价体系有效建设,对小学生的读写训练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评价,从而实现读写联动教学反馈与反思,为提高语文课堂整体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在阅读与仿写训练中的综合表现,进行适时评价,让学生对自身学习表现,在思想上形成正确认知,从而端正学生学习反思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正视自己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新课标将“读写联动”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并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读写分离的弊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联动,让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学习效率更加高效。“读写联动”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在教学中通过读中感悟,以读悟写,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促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冯丽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做到读写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8 (26):123.
[2]孙建胜.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