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幼儿园STEAM美术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
作 者:林海燕
(泉州市直机关金山幼儿园,福建 泉州 362000)
大
中
小
摘 要:STEAM指由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等学科共同构成的跨学科课程。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STEAM中,教师要注重多元化的整合,让幼儿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也可以学会其他方面的知识。教师要清晰地意识到知识是具有关联性的,并在教育活动的过程有意识的将活动内容进行整合,提高课程内容的关联性,逐步的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STEAM;美术活动
教师在对幼儿开展美术活动的时候,要积极主动地将美术活动与其他内容有效整合,才能有效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在幼儿园STEAM美术活动课程的实践活动中,其教学目的就是从不同方面对幼儿的能力进行培养,以使幼儿成为以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生活是幼儿熟悉的,在生活中,幼儿可以学会很多的事物,而且不易使幼儿产生抵触的心理。同时,教师应该对幼儿讲授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知识,这样才能将不同学科的内容传递给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最为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幼儿的美术审美能力和美术表现能力。这也可以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加以培养。
一、从生活开展对幼儿的美术教学
幼儿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术的因子,也有大量的美术活动,只是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缺乏观察的“慧眼”和发现“美”的意识,而作为教师,应该认真观察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美术活动,并引导他们在在实际活动或者是玩的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认知“美”、内化“美”,让幼儿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玩一玩,而应该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一定的美术知识,探究“美丽”背后蕴含着的深层知识,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和探索能力,做到“学中玩”,“玩中学”,这样才能使幼儿的玩变得更有意义,才能使幼儿成为一个善于学习、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幼儿每天都是在学习和生活中度过的,在这个过程,有很多方面的事物都具有探究性和思考价值,教师教育幼儿的时候就可以挖掘并提取加工不同的生活素材,渗透到幼儿的活动中,指引他们在“玩”中探究美的事物,引导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产生思考,使幼儿在快乐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体会美术的奇妙魅力。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个“玩转小陀螺”的美术活动,以使幼儿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学习。陀螺具有美的因子,当它旋转起来的时候,更能够体现出它的动态美。而在幼儿的世界里,喜欢的就是这样的具有动态的、丰富有趣的美的事物。而且,陀螺旋转的背后又涉及了一些科学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在幼儿鞭打陀螺的时候,提出这样的问题:它为什么会转呢?它为什么没有被打到一边呢?幼儿在平时的生活经验中,即时观察到了它在不停旋转的事实,但究其原因,则没有人知道。为了能够让幼儿了解更深层次的知识,在美术活动前,教师可以先组织科学探索活动:有趣的陀螺,引导幼儿动手探索怎样让陀螺转动起来?不同陀螺转动的色彩美有什么变化?当陀螺快速转动和慢速转动时其色彩又有什么变化?由此让幼儿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学习,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在探索中收获新的经验。知道陀螺之所以会旋转,是因为陀螺产生了向心力,驱动着陀螺做这螺旋的运动。陀螺转动快,上面的色块也跟着快速转动,颜色快速转动就会形成圆圈,感觉像是转动的圆圈,在美术表现活动中幼儿就能够把自己在探索中的发现和经验再现和表征到美术作品中,丰富美术作品的内容,达到STEAM模式的教学效果,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探索中收获经验。
二、结合主题活动丰富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都是喜欢具有趣味性的事物的,在这方面可以很好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美术活动中,有很多是具有趣味性的,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利用这一点,以使美术活动达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使幼儿从多学科的角度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将美术活动中和工程有机联系起来,因为很多的美术活动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工程。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工程的知识,引导幼儿欣赏建构工程的美感,可以使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对一个人的系统教育,往往是从幼儿园阶段开始的,这个阶段更要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立足于幼儿的身心特点。因此,教师运用具有趣味性的美术知识,不仅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更能够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学会很多的知识,丰富幼儿的审美能力。
例如,教师结合“端午节”开展主题活动,组织“造龙舟”的美术活动,并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工程设计能力。一个龙舟在美术活动中,就是一个船的模型,这是一件美术艺术品。活动前,教师首先丰富区域内容,在科学区域投放有关“造龙舟”的实物、图片和材料,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幼儿参与进来,可以使幼儿在动手又动脑的过程中探索龙船的结构和特点。教师还引导幼儿动手设计新的有创意的龙船,从而提高幼儿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幼儿找到制作龙舟的材料,材料就是纸板、塑料等。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幼儿将纸折叠成船的样子,还需要给船安装上船桨,还需要给龙舟上画上龙,这样才像一个龙舟。一切都完成了,一艘由幼儿制作出来的有创意的龙舟也就完成了。在这个龙舟的制作中,幼儿用自己手中的工具,和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的一艘小型的船。在幼儿的志向里,可能长大后就是成为一个船舶设计师,在这个亲身参与的制作中,就为幼儿的“造船”提供了最朴素的经验。同时,制作出来的龙舟,又为幼儿提供了审美的事物。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运用学过的美术技能在龙船上进行装饰,把科学探索活动和美术活动有效进行整合,有效提高幼儿的探索学习能力和幼儿的审美能力。
三、美术活动中提高幼儿美术表现能力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需要提高幼儿的美术能力,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美术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幼儿的艺术能力,促进实践动手能力的发展,这也正是STEAM模式的要求。艺术和美术有很强的关联性,在某种程度上说,美术就是艺术的一种。在美术活动中,色彩是最基本的构成,图画的构思,这才是艺术的表现。幼儿的想象力很丰富,但是更需要背后有一股雄厚的力量推动并挖掘。因此,教师可以借用美术活动,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引导幼儿自主探究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践活动,以使幼儿在持续操作中创作出具有艺术性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幼儿的美术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根据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很多的幼儿都喜欢具有艺术性的美术活动,这正是教师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幼儿一次绘画活动。教师可以让幼儿画出一所房子。这虽然是一个简单的绘画活动,但是,却可以很好的考察和锻炼幼儿的艺术创作能力。在绘画表现前,教师可以先安排欣赏环节,结合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有山水环绕建筑物的照片或实景,引导幼儿感受、对比景物色彩的变化、欣赏作品的布局安排、景物的远近处理等,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并说一说自己还见过什么有特色建筑物和优美的自然景观,然后再让幼儿创新性地表现“我喜欢的房子”,这样幼儿在创作表现时就会出现很多有新意的创作作品,有的人在房子的周围画上了溪流,这就为房子增添了一个远景,使得房子看起来更有艺术性;有的人在画别墅的时候,不仅在别墅前面画上了溪流,还在房子的周围画上了一些果树,树上长着累累硕果,这就将房子画的富有烟火气了;有的幼儿还在别墅的周围加上健身器材;有的画上动车经过房子的后面,丰富了画面;有的幼儿在别墅的上空画上飞机、火箭等现代化交通工具和设施,凸显了时代特征,这样的美术作品就更具有创造性和艺术性。教师在对幼儿开展美术活动的时候,适时的加入一些艺术技能培养的内容,就可以使幼儿的艺术才能增色不少。
总而言之,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在学习美术的时候,教师要实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为目标,积极运用STEAM模式教学,灵活有效地引导幼儿获取大量优质的美术资源,并将这些获取到的信息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实现学以致用,达到育人的真正目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使幼儿成为一个受到综合培养的人,更能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老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晓健.基于STEAM理念的乡村幼儿园小创客班本课程实践研究——以大班足球,平衡主题课程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28):3.
[2]张轶.创新意识的萌芽,创新能力的起航——Steam+课程与幼儿创新意识发展的实践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7,000(018):85.
[3]马燕迪.STEAM理念下"儿童博物"课程的实践——以幼儿园大班"苏州童博馆"活动为例[J].学校管理,202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