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加强高校反腐工作中民主监督的路径分析
作 者:李 赫1 马 爽2
(1.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 2.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62)
大
中
小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研究课题(2020LZXZY002) 摘 要: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高校反腐倡廉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力量,推动高校抓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本文从加强民主监督对高校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在高校反腐工作中民主监督存在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相关工作路径。 关键词:高校;反腐倡廉;人民监督;群众路线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进程中,保持人民主导地位是最基本的要求,强化民主监督也是行使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高校教育,不断深化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投入力度,持续扩大高校教育规模。在这种新形势下,由于高校廉政建设体系中,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缺少有效监管,权力不受约束,挣脱开制度的笼子,导致高校腐败问题屡禁不止。对此,当前高校反腐倡廉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将人民权力主体的思想引入到反腐监督工作中来,切实规范高校领导干部用权行为,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高校反腐工作中强化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 高校承担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且将引领社会正确价值观和规范社会行为作为自身重要责任,对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当前体制下高校权力运行具有独立性、封闭性特点,不仅内部监督落实难度大,而且行政监督无法深入,民主监督被虚化,这就导致高校腐败现象频发,形象受到严重破坏。且高校腐败主体属于高智商犯罪,作案手段十分隐蔽,查处难度较大,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行政监督和党内监督,不仅会增加成本,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发动民主监督已成为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突破口。 高校反腐倡廉监督工作中,民主监督边缘化已成为监督体制的短板。高校教职员工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对于政策、规章制度等的具有较强的领悟能力,这也是民主监督所需要的能力。因此需要加快推进配套制度建设,使高校教职员工能够有效的承担起反腐倡廉监督职责,确保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高校反腐倡廉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主管部门监督不深入 就高校而言,政府作为创办者和管理者,也承担着监督职责。但是,近年来,由于政府资金不足,高校的发展和建设主要是自筹或借款。这就削弱了政府的监督,使高校拥有更大的自我决定权。另外,随着高校确立法人组织的行政管理机构地位,高校的独立性和校领导的权力增加,上级各部门很难对高校日常工作开展全面和深入的监管,从而导致高校权力过于集中,腐败有了适宜的土壤和生长空间。 (二)相同级别的专职监督不足 在当前体制下,高校的管理模式展现出独特的行政层级管理特征。目前,高校党委具有决策权,而校长则负责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校长具有行政和决策权,并且必须对党委负责。高校的纪检监察部门和审计机构是大学的专职监督部门,由党委和大学行政部门直接领导,这种双重领导必然会对监督和制约功能带来较大的影响,很容易滋生腐败。高校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呈现出三位一体的特点,同行之间平行监督,从而导致内部监督落实难度较大。 (三)基层民主监督不明确 高校的公共监督是通过参与民主管理监督来进行的。具体渠道包括工人会议、工会组织、检举和揭发、以及学校媒体。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公众对学校和部门的各项工作内容和决策程序不了解,无法有效地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导致高校民主监督缺失。此外,一些领导干部个人权力过大,教职工往往考虑到参与监督对自已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教职工不敢监督也不愿监督,导致民主监督被虚化,无法落实,腐败问题更易滋生。 三、高校反腐工作中民主监督的实施路径 (一)强调民主监督的主体性 在当前新形势下,人民民主是公共权力合理性的基本保证。权力的行使必须在民主监督之下,因为任何当权者都是由人民赋予的权力,而所有权力都属于人民。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民主监督长期被边缘化,高校权力管理处于无制约状态,导致高校快速发展过程中腐败问题突出,且高校反腐倡廉工作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为此,就更需要强调民主监督的主体性,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重要职能,使群众积极参与反腐败监督活动中来,通过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打造更多的监督渠道,使群众敢于监督,愿意监督,更好地强调人民权力主体的地位。在实现工作中,可以将民主监督意见与干部考核、提拔、晋职等进行挂钩,定期由群众对干部业绩进行评议,以此来提高高校民主参与和民主管理水平,保证高校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完善民主监督体系和渠道 高校廉政工作开展过程中,民主监督的渠道主要包括教职工会议,党的代表大会和工会,但是某些监督任务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民主监督的力度,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职能,有必要加强制度建设,并确保制度能够有效实施。而且为了强化监督的效果,还要积极建立和完善监督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民主监督的权利和义务,职责范围和监督途径。高校还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加快反腐败监督机制的完善,充分发挥每个监督机构的监督作用,建立完善的反腐败监督体系。在反腐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还要重视合理利用现代媒体资源,加强对关键环节权力的监督,进一步强化监督的力度和水平,确保达到较好的监督效果。 高校反腐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改善和优化现有的民主监督形式,并充分发挥群众组织在管理和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还要营造一个公开、透明的环境,确保权力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性,提高关键决策的透明度,尊重教职员工的知情权,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各种管理流程和创建方式,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为民主监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积极完善权力监督机制和打造畅通无阻的民主监督渠道,群众的声音可以及时反馈给决策部门,为高校各项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另外,还要重视落实好民主监督奖励机制的落实,针对于民主监督有功人员,需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进一步调动监督群众的积极性,加大力度打击对民主监督压制和报复的行为,使群众在行使监督职能时没有后顾之忧,进一步提高民主监督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通过多种举措的实施,在高校内部构建起全面监督的格局,实现对高校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和监管。 (三)建立民主监督的动态控制机制 高校目前的反腐败和廉政监督工作需要良好的动员和引导,确保大学教职员工积极参与,确保高校人民群众权力主体地位能够得到有效体现,为高校反腐倡廉监督机制作用的发挥提供重要的路径。同时,有必要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鼓励高校的专家教授积极参与群众监督,发挥教职工的监督作用。同时高校还要加快推进校务公开,校务公开与广大师生员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且校务公开也是高校权力监督主体积极、主动按受监督的重要保证,有利于将监督落实到实处。 高校反腐倡廉工作过程中,需要把握腐败现象的动态特征和变化趋势,实现腐败的科学治理。同时,要注意及时关注高校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变化,抓紧更新和完善民主监督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监督渠道和便捷的监督方式。在实际工作中,上级主管部门需要实时对高校监督形式的发展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重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强化高校监督机制的建设和改革,进一步提高高校民主监督的时效性和实效性,降低高校腐败案件发生率。通过建立民主监督的动态控制机制,使人民能够积极参与和开展积极监督,有助于提高反腐败工作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在当前新形势下,高校反腐倡廉工作有序推进,廉政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需要保持清醒头脑,正确认识当前高校反腐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完善监督机制,进一步强化民主监督,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民主监督机制,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权力的运行始终处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下。同时还要积极对民主监督机制和程序进行完善,扩大民主监督的内容,全面提高民主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加大力度惩治高校腐败现象,打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促进高校反腐倡廉整体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万义,栾美晨,鲍计国.构建高校反腐倡廉监督机制探究[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6,18(01):50-52. [2]宋亚伟.人民权力主体视阈下的高校反腐倡廉监督机制建设探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07):25-28. [3]李连杰.新时代视域下高校反腐败路径探析[J].山西青年,2019(24):245+247. 作者简介: 李赫(1976-),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科研办主任,副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