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热门话题。因此,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不断创新,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发展。
[关键词]中学数学;数学教学;教学改革;教学创新。
面对现代教育改革,广大教师如何去适应、落实现代教学理念是面临的主要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用全新的观念去指导教学实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人们普遍的共识。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大胆改进教学方法
现行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二、关注数学思考过程, 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也就是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也要关注数学思考过程。也就是将结果和过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三、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组织模式,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和机会。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做到:第一,课堂上多给学生留些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第二,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和发展;第三,运用探究式教学。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四、改变教学形式,重视数学活动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一支粉笔和一张讲台,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很少有数学活动进行,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一方面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进一步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我认为数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具体地说,在开展这一活动时,有以下几个步骤:①学生观察一个物体或一种现象,或者操作某些学具。②学生在研究所观察的物体或现象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与同伴进行讨论和交流,以弥补他们在单纯的观察和操作中的不足。③老师按一定的顺序给学生们推荐活动,学生可从中做出选择并实施这些活动,学生在选择中有较强的自主性。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不再以知识形态来呈现,而是以行为的方式来呈现;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以适应课程改革地需要。
五、改革旧方法,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
(1)加强教师学法引导。尽管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与知识基础,但他们学习的更多的是人类文明的间接经验;尽管他们在学习上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并不能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反而对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平行公理”、“四则运算”等,作为约定俗成的间接经验,如果让学生自行探索,也许耗时费力低效,而老师只需适当引导即可解决。
(2)组织学生实践操作。中学生的思维在很大层面上借助于间接经验与直观感受,有时简单的操作活动与实践经历即可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如对展开与折叠的理解、计算器的使用和从不同的方向看等,说百句不如动一动,教师应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3)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是一个对外界知识的内化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非常重要,自主探究作为新课标理念下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这种权力。如学了解方程之后,发现分数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等具有密切关联的知识,教师的放手,能收到更为好的效果,学生能更为自主、有效地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建构其良好的知识结构。
(4)开展合作交流。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利用小组学习、活动游戏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一方面能促进学习更为高效,另一方面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的习惯、交流的能力,更好地推动学生发展。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活动,教学活动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为己任,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传统教育与教学改革〔J〕.新华文摘.1986.9.
[2]冯克诚.西尔袅.教学改革手册.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3]陈重穆.宋乃庆.浅谈在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