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结合的路径研究

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结合的路径研究

作 者:邹时瑞 (华安县实验幼儿园,福建 漳州 363800)

 摘   要:学前教育是幼儿身心成长发展的开端,有益于培养学生对良好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我国学前教育备受重视,且也关联到幼儿家庭的方方面面,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家庭和谐,同理健康和睦的家庭教育也更有利于幼儿对学前知识的掌握与学习。本文将基于对学龄前儿童现存问题的分析入手,简要说明家校共育的必要性,进而探究出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结合的路径。

关键词: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有效结合
引言
如今,家长愈发重视幼儿阶段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意识到家校结合教育的重要性,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供最佳教学渠道。但目前仍存在学龄前儿童教育问题,需要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协调配合,一同推进解决问题,助力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打造更为行之有效的家校共育教育体系,促进学前阶段幼儿成长成才,有效衔接中小学教育发展。
一、学龄前儿童教育现存问题
(一)家长过度依赖幼儿园
部分家长在将孩子送至幼儿园后,便很少过问孩子在幼儿园期间的学习情况与生活情况,将大多数生活习惯养成的任务交给幼儿园教师完成。这部分家长并未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幼儿的影响之大。大多数时间幼儿都是与家长在同一屋檐下生活,家长的每一言谈举止都能够成为幼儿成长的学习对象,一旦家长在家庭当中为学生树立了恶劣的榜样形象,那么很容易潜移默化中使得幼儿学习效仿,不知不觉间养成了错误的习惯,即便教师反复教育改正,当孩子回到家中后,依旧会再次受到影响。甚至还会有个别家长从未了解过孩子的需求与成长动向,一味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工作都应当属于幼儿园教师的责任范畴,倘若教师对于不同幼儿在教授同样内容时幼儿掌握程度不一,家长则会将原因归咎于教师对自家孩子的不重视,进而导致幼儿园教师教学工作难以有序开展。
(二)家长与教师沟通不足
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所学知识与教育方向均应当依据幼儿成长所需制定成长计划,但部分内容过于专业,无法保证每一位家长都能够深入了解最为行之有效的学前教育教学原理与流程,而幼儿教师的专业性恰恰体现于此,能够精准地精准地帮助幼儿分步骤计划学习顺序。但家长与教师的沟通是双向的,如今幼儿家长在教育中的位置出现偏差,只选择被动接受幼儿教师的教学观点,盲目遵从教师教学理念,缺乏了自身主动思考的过程,忽视自己对于孩子生长环境的了解程度,进而左右自身对孩子的成长判断,缺乏幼儿成长参与度。
二、家校共育必要性
在新课改中,针对幼儿学前教育阶段教学明确指出,在开展幼儿教育时应当由幼儿园、家庭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参与教育,更突出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意义。在针对不同幼儿所存在的不同性格,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细致入微观察幼儿成长方方面面细节共同发现孩子成长特征,遵从幼儿成长规律完善教学培养计划,尽力克服教育过程中易于出现的问题,解答教师及家长在教育时所产生的各种疑问,从而在各角度各层次为幼儿营造良好优异的成长环境[1]。
三、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结合的路径
(一)增加交流互动
幼儿园教学及家庭教育之间应当及时架起交流沟通的桥梁。从幼儿教师角度入手,教师应当定期开展家长会,充分了解学生们在家的生活情况,并针对每位同学在校期间的特殊表现与家长沟通探讨,了解家长对学生行为的观点,感受家长对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看法,并尽己所能为家长普及更多针对学龄前儿童教育的有关注意事项,提高家长对该类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再者,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设备,即视频监控实时共享软件帮助家长重视幼儿教育,现今大多数幼儿园已为家长开通更为便利的监控视频渠道,家长可以通过幼儿园多方位无死角的监控,随时了解到孩子在园期间的状况,一旦发现幼儿在校期间出现任何问题,可以及时与幼儿教师电话沟通,并做出最有效的判断与解决[2]。
(二)开设亲子活动
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所学习的知识渠道大多数以活动为主,而在幼儿园期间的各项活动皆是由幼儿教师带领幼儿们完成的,大家很少在家中与家长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以增进感情。为转变这一现象,幼儿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成长活动当中,在各项主题活动开展中拉近与幼儿彼此间的距离,俯下身子与孩子成为朋友,心贴心交流倾听孩子的心里话。比如说,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在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完成一幅亲子画的任务,当孩子回到家中,则需要由父母准备完全相应的制作材料,认真与幼儿沟通在其心中的家庭形象,并共同努力绘制出一幅能够体现家庭幸福的全家福亲子画。亲子活动是最为高效的培养父母与孩子情感的纽带,借助教师的引导与支持,更能够让家长感受到家庭教育对孩子多方面成长的影响,进而促进家校共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制定教学目标
每一个幼儿都如同一片独一无二的树叶,虽然幼儿阶段孩子犹如一张白纸,教师可以挥洒笔墨绘制出一张绚烂多彩的画卷,但依然要注重幼儿在性格和喜好等方面的特殊差异,并基于其差异性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幼儿的差异性单从教师层面分析和把控是难以做到全面的,这一任务就需教师结合家长共同完成。可将幼儿在学校及家庭当中多方面的表现绘制成表格,分析其中共同点与区别,并依照幼儿的喜爱方向引导其深入学习发展,针对性格较为内向的儿童则需要更加耐心详细的为其解答生活与学习当中的问题,使幼儿学前教学愈发具备科学权威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家校共育的教学方法值得推崇应用,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方可促进幼儿身心均衡发展,为孩子的教学教育奠定良好的启蒙基础,并帮助家长从中深入了解孩子学习习惯,总结孩子学习喜好,关注孩子成长动向,推动幼儿教育发展持续向前。
参考文献
[1]王翠荷. 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路径研究[J]. 新智慧, 2020(6):1.
[2]刘子祎. 关于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结合策略的研究[J]. 读与写:下旬, 20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