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的创造性培养研究
作 者:石莲莲
(邹平市长山镇范公小学,山东 邹平 256206)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工作的改革和时代的发展,当前小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家校合作,为小学生营造更为浓厚的教育氛围,营造愉悦的健康成长环境。小学生创造性培养工作的开展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十分重要。文章主要分析小学生创造性培养工作的有关内容,并以小学班主任实施教育工作的角度,分析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创造性培养策略的研究,希望为小学班主任指导小学生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教育;创造性培养
引言
家校合作是当前我国小学教育工作实施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重要作用,配合学校教育工作,全面推动小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的重要手段。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及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一、小学生创造性培养内容阐述
小学生创造性培养和智力教育工作有较大差别,但同时两者之间又有着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小学生创造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小学生智力高速发展的重要体现,因为任何创造性思想或者方案的提出都是在小学生一定的智力基础之上提出和进行的,同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做保障才可推动小学生创造性能力的不断提升。由此可见,在开展校学生智力水平评价过程中可以将小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作为重要评判标准之一。当然,小学生创造性能力的体现除了智力水平方面的保障之外,还包含了丰富的非智力方面的因素。比如小学生自身独立性、探索欲望、自信心等,均是小学生创造性能力的提升的重要基础。由此可见,小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是小学生智力教育和非智力教育工作共同配合的结果。
小学生受到自身年龄、心智等发育因素的影响,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较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也就是教育环境、教育方式等会对小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培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就需要在开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过程中,需要给予小学生足够的关心与关注,使学生获得足够尊重、鼓励与引导,进而发挥个人潜能,提高自身创造性能力。相反,在小学生家庭教育工作中缺乏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关与培养,当学生有了创造性想法或者方案后,为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可能会对小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打击,降低小学生创造性培养热情和激情,不利于小学生创造性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的创造性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班主任在指导小学生家庭教育工作过程中需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内容进行开展。
(一)指导小学生家长和学生之间建立新型亲子关系
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的创造性培养工作需要在平等、自由的家庭环境中开展,但是传统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存在不平等性问题。家长往往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孩子开展说教和硬性管理,缺乏对孩子自主思想、自主认识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关注与重视。这使得小学生在家庭教育中无法享受到自由与平等对待的权利,使得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受限,打击学生积极性。因此在实践教育教学活动中,小学班主任要加强与小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家长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独特和发光的一面,一味的将家长自身经验和观点强加给孩子,不利于孩子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创造性能力的提升,对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不利。小学班主任还需要指导小学生家长通过与孩子之间构建更加平等、自由的创新型亲子关系提供方法有帮助。比如指导小学生家长鼓励孩子在家的时候发表自身观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肯定孩子给出的创造性提议或者方案等,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与理解,进而调动孩子开展创造性思想、思维和行动的积极性,使小学生养成积极、乐观、开朗的良好性格。
(二)转变小学生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注重多元化教育理念的应用
很多小学生家长对于小学生创造性培养工作的认识较为狭隘,认为小学生创造性培养就是提升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兴趣,因此将教育重点放在了学生语文、数学等基础性学科成绩的提升以及各种兴趣班的学习方面,使得小学生在狭隘的教育理念中体会到较大的压力感受。因此,小学班主任需要在与学生家长沟通过程中转变小学生家长家庭教育理念,开阔小学生家长家庭教育知识面,使家长认识到多元化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小学班主任在与学生家长沟通与交流过程中,针对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加强针对性指导,使小学生家长学习到培养小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以及创造性能力的方法与策略。比如,在关注孩子成长问题方面,除了对孩子学习成绩和兴趣班的学习情况之外,还需要关注孩子在面对现实困难或挫折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积极面对和主动承担意识等,指导孩子通过运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发散性思维自主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三)帮助小学生家长构建更加和谐自由的家庭教育氛围
小学生身心发育还不健全,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小学生创造性需要为其提供一个更加愉悦、轻松、自由、民主的家庭氛围,为小学生创造性培养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之间平等的交流、真挚情感的沟通,均可以引导孩子将内心真实想法得以表达和抒发。家长在获取到孩子的内心思想与意愿之后,给予孩子创造性思想的积极肯定,同时为孩子创造性能力发挥提供必要帮助,进而使小学生家庭教育工作起到引导和推动小学生创造性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结束语
由上述内容可知,小学生创造性能力是学生智力和非智力教育的重要体现,加强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创造性培养工作的开展,需要小学班主任充分发挥自身组织、指导和引领作用。小学班主任在与小学生家长交流与沟通过程中,给予小学生家长必要的指导,帮助小学生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新的亲子关系,培养小学生家长多元化教育观念,为小学生创造性培养提供和谐、自由、民主、愉悦的家庭教育环境。小学生家庭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对于小学生创造性培养工作的开展有十分重要的辅助于推动性作用,是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丁永娟.低年级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的创造性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1(01):36-37.
[2]候利兵.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研究[D].温州大学,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