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互联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

“互联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

作 者:赵春红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四川 崇州 610000)

摘   要:在当今的教育背景下,必须要创新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并顺应互联网+的时代发展趋势。因此,本文具体针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新模式,如MOOC、翻转课堂等来进行具体分析,以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形式,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融合,从而构建高效的计算机技术课堂。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信息技术也逐步渗透至了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和学习当中。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在具体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借助网络来获取各类信息资讯,并实现知识内容的更新。因此在具体展开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应当综合性的运用互联网技术来展开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优化与创新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并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局限性的同时借助微课、MOOC的新兴教育形式来展开教学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对人才的培养。

一、“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

通过对目前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形式进行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部分高校展开教育活动室所采用的教育形式仍旧相对传统。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不仅难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也限制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的提升。而互联网+背景下所出现的教学新形式,则以碎片化及交互性等特征来逐步渗透到计算机基础教学当中,并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微课教学是一种相对典型的信息技术教学形式,通过将其应用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当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微课主要是指老师根据教学资料及个人认知来为学生录制视频,并将微课视频进行发布,从而让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或手机进行学习的一种形式。对于微课视频来说其具备短小精悍等特征,其教学容量相对较小,且时长较短,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点知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对其进行相应的学习。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当中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来观看视频,从而自主性的对课程内容进行实际学习。“互联网+”微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良好学习平台,同时也能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基础翻转课堂教学

所谓翻转课堂主要是指老师对课件视频进行创建,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性地对课件及视频进行相应的学习,而课堂当中则主要针对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讲解。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形式来说,翻转课堂能够实现学习流程的重新搭建,同时也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此过程当中,学生能够综合性的运用互联网平台中的信息教育资源来进行实际学习,并实现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实现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体系结构的构建与完善。在翻转课堂的作用下,师生能够实现良好互动,同时学生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来把控学习进度。另外在课堂当中学生与老师之间也能够深度地进行课堂互动和交流,从而在突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价值及作用,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具体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实际学习。

(三)“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基础MOOC教学

对于MOOC来说,其属于互联网与教育知识进行深度融合的一种体现。对于MOOC教学形式来说,其主要是以互联网等技术为依托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拓展与延伸,进而达到提高教育效率的一种教学形式。在MOOC当中有各类优质资源及教学名师,学生能够在MOOC当中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同时学生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来选择自身所感兴趣的课程内容进行实际学习。相对于传统的在线课程来说,MOOC课程的授课时间相对短暂,通常在10分钟左右,同时在MOOC视频当中也存在着一些小问题,学生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之后才能够继续听讲课程。这种形式既能够帮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集中注意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深度的对MOOC课程进行实际学习。在MOOC教学形式的作用下,既能够打破传统教学课时的限制,同时也能够充实学生的学习内容,实现教学资源的拓展与延伸。其次,在具体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识记学习的过程当中,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去选择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及内容,从而实现线上线下课程有机结合的教学形式。

(四)“互联网+”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教学

所谓多媒体教学主要是指在具体展开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当中,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并结合教学对象的认知能力及发展特点来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从而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在多媒体教学形式的作用下,能够优化教学结构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具体借助多媒体教学形式来展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能够直观性的向学生展示图片及视频并达到刺激学生视觉感官及听觉感官的效果,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能够更为深入的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相应的学习。除此之外,在课上教学结束之后,老师也可以将多媒体课件上传至班级群当中,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从而强化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相对于普通的基础教学来说,多媒体教学能够实现对教学情境的模拟,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带入到课堂当中,深入性的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相应的学习。通过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形式进行相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很大一部分高校在具体展开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当中,所采取的教学形式相对传统,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这种状况下,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难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而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形式来展开教学,能够构建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来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相应的学习,从而发展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体系结构的逐步完善。正因为交互性属于多媒体教学本身所特有的,使得多媒体教学在计算机技术教学当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二、“互联网+”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深远影响

(一)“互联网+”改善了传统的教学形式中的弊端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在具体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可以通过借助各类互联网技术来展开课堂教学,同时也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不断拓展与延伸,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层次,实现学生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形式来说,学生能够借助网络学习平台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能够打破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并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互联网+”解决了“互联网+”时代课程与教学的平等性

在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当中,难以凸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互联网+则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从而在突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互性,并构建出互动性较强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地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相对学习。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的教育背景下,不仅能够实现智慧化校园的建设,同时也能够优化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形式并实现计算机技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在此过程中,计算机基础教学老师也应当根据专业特点来借助网络平台优化课程内容,并探索符合班级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的教学形式,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对专业性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彭继顺.“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2:258-259.

[2]吴昊瑜,刘欢,任群友.“互联网+”校园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J].远程教育杂志,2015.7:8-10.

[3]刘显钦.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势的方略和原则[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