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高度认识和重视兴趣在学生学化学中的动力作用,千方百计地利用新教材的长处,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使学生能自觉、持久、主动地学习化学。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结合化学学科特点,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刚开始学的时候学生们都对化学有很浓厚的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要学的东西有些枯槁,例如记元素符号,记方程式,记某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等。开始有人觉得化学很难很繁琐。对于老师们演示的实验,学生们就像看热闹,脑子里没有留下一点影响。那如何才能提高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呢?这需要老师高超的教材处理能力,找出教材中理论的实践来源,将高雅的通俗化、将抽象的形象化。使学生有了理论源于实践,跳一跳,够得着,努力努力,能学懂的感觉。就化学课而言,有效的设置悬念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质是千变万化的,变化又是丰富多彩的,利用这些变化和变化的现象,精心设计实验。从一些奇妙的化学变化现象设置悬念,制造欲答而不能,欲罢而不忍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急于探索化学原理的心情。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上要用幽默的话语和富有情感的语言让学生的记忆生动起来。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多知识比较抽象,幽默的语言可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幽默的手势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幽默的眼神和表情可以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碰撞与共鸣,实现知识的传递、领会和转化。幽默进入课堂,可使学生心旷神怡,产生感情、遐想、欢愉的情感体验,轻松愉快地消化知识。
二、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
无论怎么说化学原理和计算对这些孩子来说都是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通过幻灯片、多媒体把学过在知识编成题目,组与组之间进行对抗,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在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反复做题、讲题所无法达到的。总之,这种方法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另外,这种方法还适用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化学计算的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巩固下来。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其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强化认知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工具能接受知识65%。因此,感官认知比抽象的思维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手段,集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等多种传媒为一体,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为抽象的理论教学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在化学教学中,计算机可以模拟原子、原子团、分子等的结构和变化机理,使化学反应过程生动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电子云、化学键、晶体结构等,这些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例如,在讲共价键的时候,用多媒体的动画播放演示氯分子形成示意图,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公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还有在化学上有些静态生产过程不能被学生理解,如接触法制硫酸这个生产过程,可以通过动画模拟仿真来将分散、孤立的设备连接成完整的系统设备,将静态的生产流程变为动态的生产过程,并将各个环节进行局部放大和反复演示,这样学生对各个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生产过程就都能明白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可以避免因操作失误而引起的实验失败。在实验前,可以让学生利用相应的软件在电脑上进行模拟实验,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不正确操作的理解,然后再进行试验,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总之,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教学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资源,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四、发挥实验魅力,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中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如在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这是高中第一个金属与水的反应,学生对这样一个有悖于生活事实的实验期待已久了,因此不少学生心态就是看热闹,看看金属还能水反应,若能反应又是怎样进行的呢?如果在这个时候如果立即做实验,就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这时我会停要求学生列一个观察现象的提纲,让学生在感受化学的神奇的同时,知识掌握更是主要的。
化学实验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而且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那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在增加实验探究性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间合作能力。但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需要下一番工夫的。首先,要制订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可将学生的分组实验课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目标确定后,师生双方要围绕目标,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次,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对实验内容要反复预试,掌握与实验成功有关的条件和关键,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拟订出上课时向学生交代的实验注意事项,做好巡回指导计划,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其放置有序。另外,要让学生事先预习,对整个实验过程做到心中有数,为能独立地进行实验打好基础。再次,要加强课堂上的组织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实验进程,坚持重点深入与普遍照顾相结合的方式巡视指导。 我在学习原电池这节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原电池构成的条件,我先让学生制作一张表格列出原电池构成的条件,例如在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等问题上,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我利用现有的学校实验条件,做了以下的分组实验:设计了水果电池的制作过程,我让每组用一个橘子,导线若干,铜片、锌片,电流表做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没有想到学生发挥了超乎想象的想象力,有的人用钥匙代替铜片和锌片,有的人用耳机代替电流表,有的人用橘子水代替橘子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实验结束,教师一定要做好小结。事实证明,有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较差,但动手能力很强,化学实验做得很好。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这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倍增。
总之,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练习,充分利用实验电教手段,积极开展化学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