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利用乐高积木搭建提升 脑瘫学生精细运动的实践与研究

利用乐高积木搭建提升 脑瘫学生精细运动的实践与研究

作 者:张丽霞 (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广东 深圳 518000)

 摘   要:脑瘫是脑发育早期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学生多数存在精细运动功能障碍,手的小肌肉动作无法完成特定的任务。乐高积木是学生喜爱的教玩具,基于脑瘫儿童运用“魔术塑料积木”进行搭建的实践活动,研究分析乐高积木搭建活动对脑瘫儿童的精细运动的影响。

关键词:乐高积木;脑瘫;精细运动 
一、问题提出
脑痪,全称脑性瘫痪,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脑瘫学生属于肢体残疾,人体运动学中上肢尤其是手的动作能力既是精细运动的重要基础,也是评价孩子运动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手由骨、肌肉、血管、神经、筋膜、腱鞘和皮肤组成。人体的手是认识客观世界、与外界交往的一种重要器官,能够完成20多种复杂动作,如抓、握、伸、屈、托、扭、拧、撕、推、抓、刮、拔、叩、压、挖、弹、鼓掌、夹、穿、抹、拍、摇、绕、旋转等。脑瘫学生由于中枢神经发育迟缓,导致出现精细运动缺陷,如:拇指食指对指捡拾小物体、腕部旋转、捏夹按压物体、堆叠能力、使用工具能力、双手协调、手-眼协调、手-眼-中枢协调等方面存在障碍。这些精细动作的缺陷严重地影响与阻碍了脑瘫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乐高积木是一种风靡全球长达半个世纪的“魔术熟料积木”,积木构造中的突点孔接合系统使用干涉配合原理,非常适合脑瘫学生通过各种拼搭、拆卸和造型,是脑瘫学生锻炼手部机能、提升精细运动能力的好媒介。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对象需求和实验目的,被试筛选标准:(1)确诊为肢体残疾(脑性瘫痪);(2)存在精细运动功能障碍;(3)具备认知-行动的能力。(4)没有情绪行为问题。基于以上的筛选标准,一共确定了7例被试参与实验。实验前对7例被试从认知-行动能力、精细运动水平和忠诚度进行初次评定。
                表1   乐高积木搭建7例被试类型层级划分
 
 
 
 
 
 
 
 
 
 
 
 
(二)评价工具
为了检验实验研究成果,选定了4个适合脑瘫学生精细运动能力评定的系统和工具,在研究前后进行对比检验教学效果。
1.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是由日本学者金子翼先生提出,此方法是通过手的取物过程,包括手指屈、伸,手抓、握,拇指对掌、捏、夹等各种动作来完成全套检查测试。
2.精细运动能力FMFM评定属于等距量表,可以合理判断被试的精细运动功能水平。
3.Carroll手功能试验主要评价手抓握、握、侧捏、捏、放置、对接、旋前、旋后的运动水平。
4.精细运动能力日常观察记录表
                 表2   精细运动能力日常观察记录表
 
 
 
 
 
 
 
 
 
 
 
 
 
 
 
 
 
 
 
 
备注:总共25项,每项最高分4分。每项分值说明:4分 独立且高质量完成;3分 独立完成;2分 言语提示下完成;1分 辅助下完成;0分 不能序号 项  目 初 评 末 评
三、干预措施
在乐高积木搭建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的精细运动,突出的是手的训练。因此针对7例被试发育迟滞的现状,应当创造条件,以乐高为载体让被试充分地去抓、握、拍、打、敲、叩、击打、挖、画、剪、搓、夹、叠、捆、拧、折……。乐高积木的尺寸和形状,以及它们如何组合在一起,非常适合培养精细运动技能和建筑强度。被试需要学习如何握住小颗粒零件,以及扭曲、转动和操纵它们以便装配在一起。精细动作的训练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康复活动过程,只有通过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有机渗透,逐步提高被试的精细动作水平。
以《干预进阶标准》(表3)思路为指导,尊重7例被试的兴趣,尊重被试的生活和经验,结合“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指南》),围绕被试典型生活场景和事物特征进行选择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方案,提升被试的生活经验,拓展被试的视野。
 
四、结论与启示
乐高积木搭建教学实践中,遵循了精细运动的刺激性、操作性和递进性的练习原则,在研究实例的7例被试中开展4个月的乐高积木搭建教学,教学前后教师对被试的精细运动各进行了一次评价。
      表4   7例被试4个月乐高搭建前后精细动作的评价对比
 
 
 
 
 
 
 
 
 
 
 
 
 
评价对比统计数据表明,7例被试的精细动作技能和手的生活实践活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1.实验证明:7例被试在搭建不同大小、形状各异的乐高积木时,手部的灵活性和精细运动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手部小肌肉在需要不同的压力来组装的活动中,对指捏积木、拼装积木、堆叠积木、旋转零件等动作中,肌力也得到了明显增加。在乐高积木拼搭的拆卸环节中,对手指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这需要各个手指配合、双手协调和手-眼协调来完成。在堆砌-机械结合与编程阶段,手-眼-中枢的协调更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乐高积木拼搭教学不但让他们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更使他们变得敏捷、适应能力强。
2.基础研究表明: 给予多种感觉刺激可使运动皮层和视觉皮层树突长度增加及分支增多; 并使得脑组织代谢增强、脑血流变化及结构发生改变,同时使得动物的感觉运动功能和学习记忆能力增强,亦可影响突触的形成和认知发育。通过促使海马部位形成较多的突触,通过感觉运动,可以增强学习记忆能力并将技能运用在生活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傅钢善.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15-118
[2]金子翼(日本).《简易上肢机能检查检查者指南》.[M].日本,1986
[3]王成金.脑性瘫痪儿童日常生活活动和自理能力的训练.《肢体残疾系统康复训练》1997, (02),65-69
[4]苗冬玲.基于乐高?4C 理念的 STEM 课程设计研究.《教育参考》,2018, (03),76-82
[5]姜浩哲,李洁.基于乐高机器人的 STEM 教学设计与实施[J].《中小学实验与 装备》,2019,(01)20-26
[6]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9)
[7]郑清春,武刚等.基于乐高机器人系统的创新设计实验室开放实践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27(1):22-23,39
[8]郑剑春,赵亮,李蓓.新编乐高实战EV3.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5)
[9]罗洁华.乐高积木在通用技术课程上的有效使用[J].基础教育技术装备,2015,11:11,112
[10]李跃柏,刘洪宁.浅谈乐高4C教育理念在中学机器人教育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