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规范村级经济合同管理 护航乡村振兴

规范村级经济合同管理 护航乡村振兴

作 者:姚桂敏 (荣成市城西街道财政经管统计服务中心,山东 荣成 264300)

 摘   要:目前,农村集体经济逐步的发展壮大,这一经济体制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的长远发展,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在进行,而经济合同的使用也越来越有频繁,为了保障农民群众的相关权益,我市开办了村级经济合同管理的相关条例,下文将从合同内容、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村级经济合同;规范管理;乡村振兴
一、村级经济合同的具体内容
中国是一个农业的大国,农村经济发展直接影响了中国经济前进的步伐,农村合同管理规范化是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农村规范村级经济合同管理就要了解农村合同的主要种类。
针对农村资源进行分析,其中涉及土地承包问题的合同居多,通过我们的访问调查,了解到承包合同的种类主要分为土地承包合同、果园承包合同、房屋厂房租赁合同等,而经济纠纷出现可能性最大的就是第二轮土地承包合同和村民的土地流转合同。市级街道办事处要规范村级经济合同,就要综合以上合同种类进行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也突显出了对合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合同管理的现行措施
规范村级经济合同管理,护航乡村振兴,街道办事处已经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一)完善了登记备案制度
建章立制是制度建设的前提条件,实施并完善登记备案制度为经济合同的管理做出了保证。市区为保证规范合同管理的有效进行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方法,并结合区域的实际,开展了合同检查工作。在合同清查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无效或者失效的合同进行了综合整理,对村民产生的口头协议和一些不符合规定的合同进行了完善,如订正、补签,而对于现有的且有效的合同就在村委会进行登记备案,在街道办事处进行档案整理,使合同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这一举措有效的改变了原有经济合同混乱管理的现象。
(二)针对经济合同集中管理
规范村级经济合同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合同的集中管理有利于村级经济合同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在街道社区工作中,我们逐步建立了台账,真正实施帐内登记、集中管理,并且在合同清查过程中将一些社区经济合同纳入登记范围以内,实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最后,由村委和街道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合同文本的集中保存,这一举措有利于社区街道和村委掌握资金收支情况,有效的降低了集体资产被挪用、截留的可能性。
(三)适当加大了民主监督力度
规范村级经济合同管理离不开村民的监督,我们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在遵循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对合同签订的程序严格管理,让村民行使监督管理的权利。在土地承包和集体资产出租的情况下,街道办事处更是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管理经济合同,同时,对村委经济合同的招投标和签订履行情况进行了公示,真正做到了接受居民监督,让合同签订的审查和管理走上了正规化、合理化的道路。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村民的法律意识淡薄
规范村级经济合同管理的第一要务就是培养村民的法律意识,经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一些会计在收取承包费时不开收据、不入账,直接纳入个人的口袋,所以签订合同的程序不完善就会违背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合同原则。从村民方面来说,在土地流转中所选择的合同样本并不符合土地流转的规定,甚至出现了转包、互换等土地流转的方式,出现了没有合同备案或者合同上交并不及时的问题,使村集体经济运转困难。在出现合同纠纷或者经济纠纷时一些不法分子就会趁机牟利,而一些农户则会失去法律依据,综上所述,村民的法律意识直接影响了规范村级经济合同管理的难度。
(二)村级经济合同签订程序不完善
规范村级经济合同的管理首先就是规范签订程序,目前,在经济合同签订的过程中,签订程序不完善的问题较为突出,比如出现了承包费上交不及时、承包费上交金额和实际不符的问题。合同程序的签订不完善就会使广大群众产生质疑,在签订时,村民过于看中当下利益,且法律意识淡薄,甚至会私下签订合同,在村委会并没有留档备案,这不利于未来长远的经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经济纠纷埋下了隐患。
(三)订立合同年限和收取承包费存在矛盾
在农村经济合同签订的过程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订立合同的年限过长,甚至有一些二次承包的账户会直接承包30年的期限,从而出现了订立合同年限和收取承包费相矛盾的问题。在土地承包的过程中很多经济合同会一次性收费,一次性收取承包费后的确使当时的村委班子能够调动更多的资金,开展更多的项目,但也有很大的弊端,直接影响了当地未来经济发展的情况,村委班子在一段时间内无节制,将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村集体收入进行了透支,导致村委会在未来或者是后期开展工作中经费运转困难。
四、未来开展工作的相关建议
(一)增强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
在农村进行合同签订的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村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在规范村级经济合同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增强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面对这一问题,一方面我们要从人员上进行配备,在乡镇财务主管部门配备一个专门的合同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能够解决合同纠纷,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引导广大村民重视法律、重视合同,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是加大宣传法律力度,社区要不断地开展一些普法活动并设置专门的法律咨询部门,真正解答广大村民在合同中所遇到的一些法律问题和合同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多媒体、微信群等方式进行法律宣传,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
(二)规范村级经济合同承包程序
土地的类别主要分为集体流的机动地和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土地,针对这两种土地的订立年限有不同的要求。承包程序不规范会直接造成经济纠纷。比如收取的承包费不统一,或者是签订的合同不符合规章制度,那么对于合同管理的难度就会增加,对于农村土地承包设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明确土地承包程序,首先,召开村民会议,表决选举产生承包小组,分析研究后由小组依照法律法规拟订承包方案,然后开展村民会议,来讨论是否要通过该方案,最后才能够公开实施承包方案,这是一个完整的承包程序,一些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农户,为了方便自己,并没有按照合规合法承包程序来拟订合同。在完善承包程序中,除了以上内容的规范,还要在会议通过的情况下拟定相关的正式合同,一式三份,双方无异议的情况下签字盖章,另留一份在村委会留档,作为后期备案使用,在承包程序的制定和承包合同的公布过程中,要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三)规范合同内容与期限
想要真正落实好合同管理制度,就需要加大对经济合同的重视,而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规范签订的内容与签订的期限有利于解决合同年限和承包费收取的问题。在承包合同签订时要明确签订的范围、注意事项以及合同期限,也包括承包费的收取方式等,避免一次性收取后村集体发生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在承包过程中,严格杜绝出现承包期限过长的问题,比如集体的机动地承包年限可以为3-5年,而一些林场、果园的承包年限也不要超过十年。
(四)提高干部的法律知识水平
广大村民的直接引导人就是社区干部和村委干部,我们想要规范村级经济合同管理,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不仅需要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财务工作人员,其中,各级干部的法律知识培训也必不可少,平时可以举办法律法规培训班,使社区干部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对村民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有效提高各级干部的整体素质,避免在农村经济合同签订中出现一些不符合规范的合同,从而造成后期的经济纠纷。
  小结
规范村级经济合同管理,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就需要依靠法律法规来保护广大村民的合法权益,用有效的经济合同保障自己的利益,这样才能保证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华.合同管理工作浅谈.理论界.2006.
[2]黄建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政策解答.法律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