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开展情境体验式教学, 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

开展情境体验式教学, 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

作 者:覃璐明 (宾阳县新桥镇中心学校,广西 南宁 530401)

 

 
摘   要:现代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忽略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安排,以及忽略了该课程的重要性,这对小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从本质上来讲,法律从道德条款中衍生而来,同时对恶劣的不道德的事件通过不同教育的方式进行改变。随着青少年犯罪数量的上升,以及青少年犯罪年龄的逐渐缩小。对小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必要的。本文主要从开展情景体验式教学出发,探索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情景教学;体验式教学;道德与法治
引言
道德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的。小学生教育往往只了解法律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对道德培养的要求。由此,学校内一些恶性事件,如校园欺辱等频繁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引导学生逐渐走向不正常的轨道。从目前青少年的发展来看,一方面是家长的管控不够。现代社会双职工家庭较多,因而容易忽略孩子的道德素质培养。另一方面是学校的宣传以及监管力度不够,使得一些学生未了解到事情的重要性,继而逐渐演变为恶性事件。对很多小学生而言,他们未经过正确的引导时,可能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清楚的认知。因此,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素质教育任重道远。
一、整合课程内容设计相关情境
对比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往往选择从教材内容入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无法把握学习重点。并且在教师忽视学生学习进度以及掌握程度的情况下,学生对课程的主题以及对自身发展的要求也会降低。因此,针对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时,需要首先整合课堂内容,明晰主题,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哪方面进行提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另外,在整合课堂内容的同时,结合情景教学,教师需要注意结合两者的关联性。
以部编版教材中的《网络生活新空间》为例。网络的普及使得现代化生活的步伐加快。但是,正如教材中所说的,网络的兴起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在没有完全建立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到网络中不良信息的诱导。例如,一些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受网络诱导,在不经过父母同意的情况下而投入大量的钱。基于学生对于网络技术的不合理的利用,教师可以举办如何合理利用网络的情境教学。即让学生分别扮演网络中的不良诱导的角色以及被诱导的角色。通过两者之间的直观的对话,让学生体会网络中不良信息存在的弊端,并且尽可能避免受到不良诱导。
二、了解学生情况设计趣味情境
在传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经常会忽略学生个性的培养。一部分学生对于该课程会存在惫懒的情况。因此,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水平以及提升学生对于课程的关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这对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情境教学,也让教师有意识地拓展更富有趣味性的情境来迎合学生喜好。
以部编版教材中的《做守法的公民》为例。知法守法不仅是成年人需要遵守的准则,青少年同样需要执行其责任与义务。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青少年不懂法,不懂得法律对其的约束力。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开展普法小课堂,讲述法律的重要性、危害法律权威的害处,以及根据常见的青少年犯罪案例,指出学生应该如何遵循法律,给予学生警示。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法律条款的适用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法律既是约束力,也是公民捍卫自身权益的武器。例如,教师可以以超市售卖过期食品为情境,让学生担任法官、售卖员、消费者等角色。按照所设情境背景,自由发挥,最终达到学生利用法律捍卫自身的权益的目的。最后,教师还可以设计以学生为主的辩论赛,让学生通过辩论赛讨论法律的作用,同时理解法律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帮助学生理解法律所赋予的权力与义务。
三、梳理课程标准设计内容情境
结合情境教学方式进行综合性教学时,教师还需要注意梳理课程标准。一般来讲,基础的学科教学中会分不同的层次,将课程内容由浅至深进行学习。为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教师也需要将课程分为基础内容学习、提升内容学习以及学习重难点等不同的层次。
以《维护国家利益》的章节为例。基于网路上甚嚣尘上的舆论,以及一些不法公民对维护国家安全与完整的恶劣做法。从小学生开始,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变得非常有必要。其中爱国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在该章节,教师可以通过分层的方式循序渐进完成教学。第一应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国家利益。第二,教师应该让学生理解维护国家利益的意义。第三,教师应该提出如何让学生维护国家利益。在设置情境教学时,教师可以按照上述的要求进行设计。例如,可以通过经典的故事(如抗日战争或者抗美援朝的经典故事),将学生带入情境,学习什么是国家利益。引导学生将这些经典故事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做法相关联,学习故事中人物维护国家利益的深刻内涵,学习先烈的宝贵精神。
结束语
在小学生未形成其自主的道德观、价值观时,家长以及学校有责任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基于学生的特点,本研究提出了情境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融入情境式的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对自身行为的“好”与“坏”进行深刻反思。教师与家长仅仅能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真正的改变来自于由内而外产生的对自身发展方向的反思。
参考文献
[1]王玲. 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J]. 电脑校园,2021(3):122-123.
[2]吴莉. 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运用[J]. 魅力中国,2019(15):190-191.
[3]刘惠珠. 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J]. 科学咨询,2019(30):78-79.
[4]黄利平. 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J]. 读与写,2020,17(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