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教学中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教学中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作 者:吴柳军 (宾阳县新桥镇中心学校,广西 南宁 530401)

 摘   要:在小学教育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影响着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培养,再加上小学生尚处在身心发展的初期阶段,因此应更加重视这方面的教育。而为了更好地达成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标,情境教学法就是十分有效的手段。通过将情境教学法的引入,能够在良好地课堂氛围中完成对小学生的教育工作。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
引言
在如今的社会发展状况下,在教育方面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通过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价值观的建立,而通过情境教学方式的引入,就可以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在未来能够具有更好的品德。
一、利用情境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大众普遍关注的话题,在这之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方法尤为受到重视。在全新的教材要求中提出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更要注重生活时间内容,来明确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同时要通过对生活情境的构建,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运用方法。需要明确,教育的核心目标不止是教授知识,也要激发出学生更高的求知欲。当小学教师在教授道德与法治课程时,通过情境体验教学,用简单易懂地方式将课本中的知识利用生活情境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有关内容,并且将知识的框架结构建立起来,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产生感性认知,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和发展理性认知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模式更好地开发学生的综合创新思维。例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进行音乐赏析和情景剧等方式,让小学生左右脑都受到更好地锻炼与开发,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扩展,激发出更强的探索欲望,从而实现在新课标中要求的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中具有更高主动性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教师搜集资料的备课能力,教师需要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综合考虑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来选择适合的讨论案例,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知识面进行扩展,由教师进行引导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完善,除了课本内容还能扩充很多生活常识。由教师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更高的道德品质水平,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情境教学模式的备案到讲解过程中,都是对教师的锻炼,从而从整体上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例如开展四年级下册《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教学时,教师就需要尽可能多的搜集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为学生创立与家乡发展相关的各种情境,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自己的家乡,下决心为今后家乡发展做贡献。
二、整合道法课程内容,设计多元教学情境
在设置道法课程教学情境时,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要以教材为基础。通过结合情境与课程内容结合,来达到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在未来可以发展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与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可以不断提高。
其次,是运用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情境教学质量。如今,各种先进设备进入课堂为展开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在进行时事政治等内容的教学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情境的创建,从而更直观地将社会生活现状等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信息技术手段也能更好地将学生代入到生活情境之中,从而让小学生具有更好的创新迁移能力。利用电子黑板等技术手段,可以让学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向生活情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迁移拓展,从而达到更加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目的。例如在进行四年级下册《多样的交通和通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交通的飞速发展历程,通过视频讲解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当中,体会到不管是速度还是安全性上,现代交通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最后,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一个重点问题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想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主动地思考,从而达到深入理解知识内容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设置的各种情境,可以采用问答或讨论等形式,来深化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感受程度,进而达成更深入感知道德与法治观念的目的,也培养了学生对自身进行反思的意识。通过这种问答与讨论的过程,也能让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得到更进一步的增强,让他们的探究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
三、丰富情境教学类型,拓展教师教学感悟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应当创立各种不同地情境来辅助教学。从提升学生课堂体验的角度出发,应当设立与学生生活环境有关的情境。对于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他们日常生活的环境就决定了他们的成长空间是怎样的。决定这个环境的主要因素就是其中的人群,这个影响会同时包含物质与精神两方面,会在不自觉中就影响到了学生的成长。所以对学生的教育就应当在生活情境中展开,在教育过程中教材只能发挥媒介与载体的作用,想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就应当从生活入手。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才能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所以教学内容应当源于生活并且为生活中能够实际应用而服务。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应当符合学生的生长环境,并且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出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来培养出正确的三观,并为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而为了让学生的参与热情更高,也应当设置合理的活动情境。在目前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采用的主要观念是“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生成”,所以教师应当尽可能让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拓展教师的教学感悟,从而推动教师创新更多的教学手段,使情境教学的类型也变得更加多样。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我们的节日》这个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国庆、中秋为主题的各种各样的活动,班会、红歌比赛、花灯会等等。在与学生的接触中,丰富的情境创设也使教师的实践经验得到积累,增强了对学生的认识,教学感悟也能更加深刻。
结束语
总体来说,教师应当利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来为小学生创建良好地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情境,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接收与理解,并为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基础。这既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为社会培养出优秀人才的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陈雪珍. 引情境体验入课堂探思政课程新模式——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式生态课堂初探[J]. 教师,2021(19):54-55. DOI:10.3969/j.issn.1674-120X.2021.19.028.
[2]黄利平. 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J]. 读与写,2020,17(6):22.
[3]罗嫣才. 教研参与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2020,40(5):93-98.
[4]罗嫣才,蔡檬檬. 我为什么选择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基于18名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动机访谈数据的质性分析[J]. 中国教育学刊,2021(7):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