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提高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提高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作 者:孔 艳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日照 276800)

 本文系日照市2022年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22063)研究成果

摘   要: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制定和落实,以及信息技术和设备向农村地区的下移,有效提高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使农村居民具备一定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来推进农业生产的数字化改造、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已经成为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的必要途径。然而,与城市居民不同,农村居民大多数受教育水平十分有限,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意识与能力始终处于较低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数字农村、智慧农业”乡村振兴规划的实现。因此,精准把握农民居民数字素养培养的限制因素,并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的整改举措以释放农村数字活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分重要。

关键词:农民;数字素养;乡村振兴;培养

引言

针对数字素养与技能,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于二零二一年编制并颁布了《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下称《纲要》),提出到2025年,全民数字化适应性、胜任力、创造性显著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发展环境显著优化,基本形成渠道丰富、开放共享优质普惠的数字资源供给能力。而若想有效实现这一建设目标,就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内容:

一、发挥政府职能,提高农民信息技术使用率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政府作为全面推进农民数字素养培养以及乡村振兴战略进程的主导力量,应当充分发挥其基本职能,以提高农民信息技术使用率,并为农民数字素养的培养提供方向指导。

县级融媒体是面向广大乡镇地域的传播媒介,但其基本的传媒职能长期以来始终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县级媒体专业人才的缺失、节目资源匮乏以及对媒体融合认识不足等,这也就意味着农民无法通过这种常见的传播媒介获取所需的农业生产资讯,并全面了解农业信息。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使农民提高信息技术使用率,在利用这种传媒手段掌握所需农业信息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和能力,政府就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服务,充分利用好县级媒体发布平台来发布农业信息,以拓宽农民的信息接收渠道,另一方面要加大相关政策宣传力度,鼓励农民利用手机、互联网等数字化工具来自主收集农业信息,以更好地开展农业生产,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性动力支持。

二、强化技术培训,开发农民数字意识与能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平台日新月异的发展与革新,以抖音直播带货、多多助农等电商平台助农形式为主的数字化工具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与发展,对于过度依赖传统农业生产、经销方式与手段的传统农业而言,这股数字化旋风无疑会为以数字化、现代化为核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落实注入强有力的生机与活力。然而,虽然大多数的现代农民已经具备了利用电商平台购物的基本能力,但其数字意识薄弱、数字技能不高等短板,导致其始终无法将这种数字化“新农具”与农业生产、经销有机融合。而在《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提升农民数字技能,提高农民对数字化“新农具”的使用能力。为此,就需要相关的职业技能学校或第三方职业培训机构能够进一步强化针对农民群体的数字化技术培训,使农民的数字意识与能力得到有效开发。

首先,要高度重视数字化培训的效率效果,不应简单进行文件内容传达、机械地进行理论教学,避免笼统地、“齐步走”式地对农民进行数字素养提升,应充分注意培训手段的“深入浅出”,选取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同时,应更有针对性地推出培训手段,将农民融入互联网、掌握数字资源应用技能的迫切愿望,转化为其利用数字化解决问题、创造收入的技能与素养,切实提高农民使用数字化“新农具”的能力。

其次,在对企业、公益组织等参与农民数字技能提升工作方面予以引导,同时促进数字服务和培训向农村地区下沉的过程中,还要有目的性地培养农民利用数字服务平台的意识、素养和能力。要助力农民使用数字化“新农具”,还要培养农民善于分类、运用相关平台,从而使数字化新农具能够为其所用,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更好落实和更快实现。

最后,还应注意培训的准确性、节奏性把握,指导农民逐渐培养起自我调整、合理控制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其爱信息获取和利用数字资源等方面的被动处境,而不是淹没在零散化的信息碎片当中,特别要避免陷入数字娱乐当中,迷失最根本的方向。此外,要努力实现农民在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综合提升。

三、完善基础建设,弥合城乡数字化发展差距

随着智能手机在农村地区的全面普及,农民使用智能手机的能力已经无限趋近于城市居民,但从功效来讲,农民使用智能手机更多地是满足自身的娱乐需求,这说明,数字化设备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其功能价值、增收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而之所以强调乡村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其目的就在于妥善解决制约农村振兴与建设的数字化障碍与瓶颈。以提升农民数字素养的职业教育为例,针对当前农村教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问题,积极推进农村区域数字学校、数字化社会服务等教学环境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网络教学环境。在改善教学资源分配失衡等问题时,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学公共服务平台,助力农村区域学校师生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结束语

总之,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更是我国的第一产业,随着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不断更迭,全面推进农村居民 数字素养和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的全面提高,以带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全面落实和尽早实现,已经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数字化进程以及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培养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和职业能力、构建完备系统的农民数字素养培养教育体系,以提高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雪.创新与助力:乡村振兴背景下信息技术对农民群体的影响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2,(3):45-47.?

[2]葛民越,储玲琴,王淼.数字化赋能艺术振兴乡村的路径探索——以宁海县 "浙里艺术村"为例[J].工业 工程 设计,2022,4(2):中插5-中插6,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