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自信视角下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开展
作 者:王加樱
(西藏民族大学,陕西 咸阳 712082)
大
中
小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动力。文化自信,来源于国民对本国文化的极大尊重与认同。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国家壮大和发展的根基与魂魄。建立文化自信,做好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抵御不良价值观念的侵袭,避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还能促进当代国民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解决诸多思想观念问题。本文将结合文化自信视角,探究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落实方式。 关键词:文化;传统;教育;自信;传承
前言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类文化思潮涌入当代人的生活和头脑之中,致使许多人并不认同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没有热情,这便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传播力与极大的影响力,影响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影响着国家与民族的进步和壮大。建立文化自信,是成为合格社会人的重要前提。在文化自信氛围下,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突出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是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国家实力的必要选择。
一、提升传统文化影响力
文化,是国家思想层面的底蕴,是国民精神外貌的外在表现。在国内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让更多新一代中华民族的子孙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促进其文化自信的建立。在国际上,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与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与认可中国文化。做好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能够在国际交流上展示更强的文化自信。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才能让传统文化教育有效落实。
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手段多种多样,像在对外贸易过程中,要重视文化贸易类型的丰富。积极开发中国传统特色文化要素,加强文化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将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推广到国际舞台。不仅能够实现贸易点的丰富,还能促进文化的有效输出。在国内要加强文化产业链的健全,使文化行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在近些年的服装设计活动中,以中华民族文化要素为设计灵感的服装成品越来越多。在一场场走秀之中,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素的服装震惊了国内外诸多欣赏者,这便是有效的文化输出。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引导他们融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中来。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利用文化交流的形式,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更加规范的方式出现在不同场合。像文艺汇演,能够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带到文艺圈。学术讲座,能够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带到学术界。用不同的方式提高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能够让国人产生民族自豪感,不仅以传统文化为荣,更以作为中国人为荣,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信心。在国内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同样需要关注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周边产品的设计与产出,像各大博物馆通过周边产品的设计与线上、线下销售,让更多国民了解到国物管内的馆藏。透过文化周边产品,产生馆藏探究欲望,丰富其文化见识。除此之外,在建筑风格、餐饮行业、服饰行业、影视行业,都能够有效渗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社会大众的好奇心调动起来,探究欲望提升起来,才能让国潮回归,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获得当代人的肯定和支持。
二、提升传统文化认知力
提升社会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兴趣,才能让缺乏文化自信的僵局被打破。很多人没有全面了解传统文化,更对传统文化缺乏正确的认知。因此对传统文化无感,更缺乏应当具备的文化自信。在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体系的打造。专门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让更多的学习者能够系统地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专业的视角感受不同文化内容的魅力。
针对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需求,考虑学习者的实际兴趣。可以借助传统艺术内容,引导大家入门。像中国的书法、国画、京剧、传统乐器、传统手工艺,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艺术类的学习内容,能够让学习者的业余生活得到丰富,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陶冶个人情操,丰富其精神世界,激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像在学习中国书法的过程中,文字的美感,不同笔触的魅力,不同字体的风格,都能够成为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激发点。在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民间技艺大师讲座的开展,非遗传承人作为教育者融入活动,使文化传承具有更好的氛围。
三、做好传统文化积极引导
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加强传统文化的引导,才能落实有效的教育。首先,要正确对待所有的外来文化。像“外国的月亮更圆”这样错误的观念,让部分大众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的误解。只有正确的鉴别、比较与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了解不同国情对应着不同文化,不同的国家制度对应着不同的文化类型,才能促进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要通过社会环境分析和国际案例讲解的方式,让每一位学习者都能够了解到,在世界范围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独一无二的优势。突破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思想限制,才能建立起传统文化自信,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其次,要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不断挖掘与传播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上下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没有淹没在发展的大潮之中,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正向价值。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大公无私、修身养性、爱国家、顾大家这样的观念,无论在什么样的发展时期,都应当成为全国人民的信仰和每一位社会人具备的个人品质。
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在国家发展、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自信,是精神基础,更是思想动力。做好传统文化教育,提升文化自信,才能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大众,丰富社会大众的精神世界,让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都有文化根基。建立文化自信,积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创新传统文化,才能让社会氛围越来越积极,个人发展动力越来越充足。
参考文献
[1] 张星,史常秀,郑时雨. 新时代高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探究[J]. 大学,2022(12):79-82.
[2] 毕天航,马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38(6):91-94.
[3]王巧,韩冰. 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研究[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38(6):75-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