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信息技术融合下的物理教学实践

信息技术融合下的物理教学实践

作 者:金鹏飞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初级中学 江苏 南通 226000)

 摘   要:信息技术迅即发展的当下,“信息技术+”的物理课堂成为一种常态。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的有机融合是打造高效生态课堂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技术融合;物理教学;高效课堂
物理是初中课程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俗话说得好,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标准刚刚颁布的今天,物理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意义深远。但物理学科比较抽象,尤其是对有些女生而言,苦涩难懂,往往成为她们学习道路上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坎。作为初中物理老师,我们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与积极的社会担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切实打造高效有趣的物理课堂,真正破解学生学习物理的难题,用实际行动助推“双减”落地生根。
一、信息技术融合物理教学的意义
“当前,所需要的不仅仅是革命,还有系统的重塑!”?教育亦然。教育联合创始人周伟指出:“技术已经全面渗透教育,教育逐步走向‘AI+’,学校教育悄然开启教育3.0时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途径。因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情及物理学科“属己”特点,创造性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营造最优的育人环境,构建优质的物理生态化课堂,最大限度激发师生的潜力,最终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师生个性化的最大发展,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融合物理教学的原则
1.目标一致性原则。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教学目标的更好达成,物理老师要在遵循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的要求下,结合教学重点、难点,不断调整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服务最优化原则。信息技术的作用是服务,在物理教学中,物理老师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理论[1],还要提高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看见“不可见”。
3.运用恰当化原则。凡事有度,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亦如此。作为物理老师,切不可夸大其词,过分放大信息技术的作用,要恰到好处的运用在关键处,凸显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信息技术融合的物理教学的实践
1.创设情境,精彩纷呈。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于漪)。物理课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开启智慧之门。如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上课伊始,我播放了神舟十四号飞船升空的视频,在壮观的、激动人心的欣赏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可上九天揽月”的民族自豪感,更是让学生体悟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实际存在。紧接着顺势而为,我又展示卡通小马拉车的动画,滑稽幽默中进行相关对象的受力分析,总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新知的学习刻骨铭心、水到渠成。“惯性”教学中,为了克服惯性的抽象性带来的学习障碍,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茶杯上盖着一张硬纸片,在硬纸片上放着一个鸭蛋,问题:如果将硬纸片迅速抽走,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疑惑,共同观看PPT动画展示,通过放慢动画,强化学生对“惯性”的感知与认识。
2.演示实验,化解难点。实验多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特点,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信息技术的视听效果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效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果。有时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常不能如愿所偿。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往往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提高演示效果,实现殊途同归。如《声音的传播》中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通过观看演示实验的视频,学生不仅能真切感受实验的过程,而且还会发现随着抽气机不断向外抽气,玻璃钟罩内正在发声的手机响度逐渐变弱,最后几乎听不见,亲身感受到“真空不能传声”这一正确结论[2]。再如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常规实验器材会导致烛焰在光屏上形成的实像,随着物距改变而变化的现象不够直观清晰,以致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重难点,难以深刻理解。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可以说整个模拟实验过程一目了然,学生对规律的认识水到渠成,较好地获得相关的知识,夯实了物理核心素养。做分子扩散实验时,学生可以直观看到分子扩散的宏观现象,却无法体会NO2分子运动的微观表现。教师可以通过Flash动画模拟演示红棕色NO2分子在空气分子中的微观扩散现象,促进学生对“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理论本质的认知。
3.制作视频,学会反思。VCR是当今比较流行的一种展示手段。俗话说得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操作过程中的不当或错误无法察觉,导致实验的无序与低效甚至无效。师生可以通过现场录制VCR,让实验情景与过程重现。VCR的录制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捕捉信息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录制剪辑后重新播放,学生会倍感亲切,乐于观看,积极思考,提升自我。如讲“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时,教材上阐述性文字较多,实验需要的素材偏少。这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大舞台,此时信息技术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教师把相关的资源(如操作视频、描点图像、数据变化等)融入实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参考,这样学生的操作内容更丰富,实践的渠道更广泛。实验时,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录制,老师观而不语,通过回放,让同学们在思维碰撞、智慧生成的过程中,发现不足,总结经验,在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反思与自我生成中升华知识,积淀经验。VCR这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的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留住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有效突破了视觉的限制,实现了教学难点的动态呈现,促进了学生交互性的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其作用在物理关键知识处表现得淋漓尽致。
物理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物理教学的效果,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寻找信息技术和物理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最佳契合点,多管齐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物理教学的辅助、促进作用,提升信息技术物理课堂的优势,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物理教学的“催化剂”、“助推剂”,让信息技术融合的物理教学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杜志鸿.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04):25.
[2]周江.放飞信息技术点亮物理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