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关系初探
作 者:胡益华
(浙江省缙云县新建中学,浙江 丽水 321402)
大
中
小
摘 要: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一书中提出: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品在生活中得到升华和提高。很多美术作品的构思、创作,都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很多场景用美术的方式来呈现美术与生活存在必然的联系。所以作为一线的美术教师要密切联系生活实践,紧扣学生的生活背景,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创作作品,点缀生活。本文引导学生探寻生活,发现美术之美;探究美术,表现生活之魅;探索美术与生活,创精彩作品,让美术教育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碰撞智慧的火花,创造精彩作品。
关键词:探索;探寻;寻找
一、探寻生活,发现美术之美
“一切美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知识和经历,启发学生进行回忆和思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教师要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情境越丰富,越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索,学生更能主动联系生活,探寻生活,发现美术之美,创造精彩的课堂。
在上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八年级下册《我设计的服装》时:我出示两件服装,让学生猜猜,设计者设计灵感的来源?
结合生活的实际,学生很快猜出是灯笼、青花瓷。如果让你以灯笼或青花瓷为设计元素,你会如何设计呢?对他们的作品你有何评价?能不能设计出比他们更具特色的服装作品呢?学生一听可以超过设计师,顿时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我觉得他设计的服装不好看,穿起来太臃肿了,如果我设计我会上身紧身点,下面的裙子灯笼形状。
生:我觉得青花瓷挺优美的,展示了女性的S形身材!(其他学生大笑)就是有点夸张,我设计就在裙子边上加点青花瓷的图案,可能清新点。
生:我特别喜欢灯笼形状那件的红色,中国红,象征着喜庆,造型也特别独特。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的发言时,我发现一位平时不怎么说话的男同学忍不住想说说)
生:老师,既然设计理念是来自灯笼,那可不可以在袖子和裙摆下加点小穗呢!。
(我一愣,原来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的创意如此丰富。)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众说纷纭,见解独到。于是我又出示生活服装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让每位学生对服装有直观的感悟。
并让小组间的成员互相讨论探究,讲述生活中见到的印象深刻的服装,它们的独特之处在哪?(学生讨论十分的激烈,各抒己见,陈述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生:我见到现在很多人穿的衣服上都打补丁,或者故意弄几个洞洞。
生:我有一次见到一位男子穿了花衣服,紧身裤,背后看以为是女人呢。(学生哄堂大笑)
生:服装上会印有很多图案,有植物的,动物的等,我爸爸的一件衣服上就有一条龙,特别神气!
生:除了植物,动物,还有几何图形哦!
我赶紧让学生举例有哪些几何图形,学生就说格子衬衫等。
不管学生说的如何,我及时的表扬,至少学生已经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能联系生活,这点我很欣慰,学生深刻感悟生活中的美术设计。在进行美术活动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对生活中的不同事物进行联系,从而迸发出更多的创作灵感,为欣赏、评述、创作、设计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为学生在课堂的生成奠定了基础。对生活的洞察力越强,对生活的体会越深刻,学生呈现的“作品”就越成功。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是创作的源泉。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效组织和积极引导,把课堂的知识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美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创作中去,体验到美术创作源于生活的乐趣。
二、探索美术与生活,创精彩作品
美术课堂教学,始终要遵循生活化的原则,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强调美术与生活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密不可分。为了更好的创作作品,学生要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了解并熟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环境,身边的人和事,让他们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再用自由之笔,画生活之情,显创新之趣,把美好的美术作品装饰、美化生活。
八年级上册《老师,您好》,我利用教师节,老师送上一张自己亲手设计的卡片,表达对老师节日的祝福。引导学生通过折、剪、贴、画等多种方法设计不同样式的卡片。买一张卡片很简单,但自己亲手制作意义非凡,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老师的喜爱,根据老师的年龄,个性特点,设计独特的卡片送于老师。一张张富有诗意的卡片,一份份代表学生弄弄敬意的卡片,让我的眼前一亮,无不为之赞叹。
学生独特的设计,给我们的课堂创造了惊喜。
八年级下册《巧用生活的材料》,很好的诠释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利用生活中纸材、塑料瓶、易拉罐、电线、垃圾袋等等废旧材料,通过欣赏、比较、讨论,展示表现这些材质的美,再运用这些材料进行再创造,再制作,装点我们的生活,美化我们的世界。
美术是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并非是一项绘画技法的学习课程,更不是单纯的一幅画、一个雕塑作品、一座建筑,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生活处处有它的影子,它充满我们的生活,体现在衣食住行中,处处有美术,处处显示生活之美,美术之美。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方方面面,从美术中感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美术,创造美术,并把作品又回归生活。
综上述,“生活即美术、美术即生活”,教师在美术教学时适时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课堂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巧妙地运用生活中鲜活的例子服务于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换发的地方,让学生为我们的课堂创造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同时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把课堂中创作的艺术作品运用于生活,点缀生活,美化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因美术而更美!
参考文献
[1]《生活的聚光点》.阎茂如.新蕾出版社.,2012年3月1日
[2]《新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初探》.学术期刊 .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2012年11期
[3]《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探微》学术期刊 关爱明天 2015年12期
[4]《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608/171502830.s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