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作 者:杨丽君
(浙江省临海市桃渚镇中心校,浙江 临海 317013)
大
中
小
摘 要:学生的课堂行为,对于整体教学氛围和学生个人学习质量有直接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避免学生对其他同学产生负面影响。积极思考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并加强班级管理策略的分析,才能上好每一节小学语文课。
关键词:语文;课堂;问题;心理;语文
前言
在小学阶段,学生所出现的课堂问题行为大多为随意讲话、不认真听讲、不配合教师、不与他人合作等。这些问题不仅源于学生的个人原因,还源于教师的教学问题和家庭教育问题。要促进当代小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提高以及身心健康发展,一定要重视班级管理,引导学生自主管理,使学生能够有效规范个人言行,成为小学语文课堂中积极、健康的一份子。
一、更新学科教学理念,减少课堂问题行为
考虑到小学生问题行为出现的原因之一为教师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课堂学习氛围过于枯燥。教师要将更新课堂教学观念,革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手段,作为处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重要举措。教师要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业务知识,更深入的学习儿童教育心理知识。学会有效观察小学生的言行举止,了解每一位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在尊重小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开展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做好教学准备,能够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有效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改变语文学习观念,产生学科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带动下,不断集中个人注意力,从而降低问题行为发生的几率。另外,教师要通过有效的课堂管理,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学习过程中,开放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够从多个角度入手看待问题。教师也要用发展性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现在的语文学科学习基础。在鼓励和关爱的过程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班级氛围的改变,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
像在讲解《静夜思》这首古诗之前,教师要先分析班级学生在古诗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多数小学生不能通过古诗词简要的文字,想象其背后的情境,也无法理解作者赋予这些文字的情感意义。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法作为首选。通过课堂情境的创设,抓住小学生的眼球,给予学生感官刺激,让学生在对应的情境下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课堂落实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每呈现一张图片,都抛出一个互动性的问题。让学生始终将注意力放在学习内容上,通过不间断的思考,融入到学习情境之中。没有闲暇时间留给问题行为,便能够解决学生的课堂学习问题,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在获得高效学习体验之后,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行为,主动反思。
二、重视学生心理引导,减少课堂问题行为
通过有效的心理引导,让小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有利于课堂问题行为的根本解决。小学语文教师,不只是学科教育工作者,更应当是一位合格的心理引导者。教师可以通过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小学生的预设目标,建立多样化的学科学习榜样,制定学习的规则,促进学生利用这些“条条框框”做好自主管理。
像在日常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先将学习目标告知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努力达到这些目标。每次下课之前,都要结合预设目标考察学生,以口头互动的方式验证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自我管理,在目标的引导下重视教师所传递出的学科知识。并在个人存在质疑时,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而大胆的表达出来,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没有心思去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总结,设置语文学习的榜样。像一些同学通过半学期的学习,在写作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师可以通过作文展示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找到写作学习上的榜样。同时让这些榜样发挥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定期组织语文学习交流会,让写作学习榜样、阅读学习榜样、课堂听讲榜样在语文课堂中与大家交流经验。用正能量的人物形象和人物行为,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让容易产生学科学习焦虑的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具有语文学习优势的学生,获取乐于分享、乐于助人的道德观念。
三、加强家校沟通合作,减少课堂问题行为
家校合作,将多种教育力量结合在一起解决问题行为,有助于问题行为解决效率的提高。当学科教师发现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较多时,应当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家长对孩子此类行为的看法,获取学生在家中学习习惯真实信息。通过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双方全面了解学生,并能够通过有效教育方式的探索,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教育引导方案。
像有学生总是走神,在与家长取得联系后,发现其在家庭生活中缺少父母的监督,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三心二意。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家长监督并鼓励孩子,通过正向强化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不走神的正确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提醒、多表扬的方式,让学生找到坚持不走神的动力,促进学生问题行为的改善。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对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加以引导和更正,避免传统硬性管理模式的单一落实。考虑学生的内在心理发展需求,才能让师生沟通更顺畅,小学生的心理得到安抚,教学效果有所保障,。关注心理教育,重视学科辅导,加强家校合作,用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规范小学生的个人行为,降低课堂问题行为出现的频率,是语文学科教师的教学职责,也是落实教育工作者“大爱”的重要实践。
参考文献
[1]朱鑫钰. 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探究[J]. 现代交际,2019(16):171-172,170.
[2]刘惠琴. 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及管理策略探究[J]. 中小学校长,2021(1):58-59.
[3]张加鑫.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动因及对策[J]. 科学咨询,2021(41):12-13.
[4]张红燕.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与干预策略[J]. 新课程,2021(48):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