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探讨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探讨

作 者:徐 丽 (湖北省枣阳市北城东园小学, 湖北 枣阳 441200)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深入落实,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创新性得到更多关注。如何在双减政策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他们的课业负担,是每一位一线小学教育工作者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依据双减政策精神的指导,不断探究更为合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案,才能实现双减政策的目标。
关键词:双减;数学;课堂;作业;能力
前言
双减政策,重在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没有课外辅导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讲是全新的挑战,也是新的发展机遇。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适应双减政策的落实,是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手段日益丰富。在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现代化小学数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内容的丰富和深度的增加,让学生开拓数学学习眼界,在收获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燃起更为强烈的学习欲望。代数与几何,是数学学科的重要构成部分。几何知识,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讲较为抽象。要学好几何知识,一定要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这两项能力,正是小学生所匮乏的。他们还处于形象思维较为发达的成长阶段,无论是空间想象力还是抽象思维能力都相对较弱。因此在降低学生学习负担目的的驱使下,教师要积极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几何知识讲解过程的创新。利用更为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促进学生轻松接触,理解几何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一直都是教育领域的重要工具。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几何知识教学相结合,突出数学知识的形象性和立体性,有助于小学生获得直观的数学学习感受,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像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长方体的体积知识、容积知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种立体图形有全面认知。体积与容积,有较多相似之处,极易混淆。利用信息技术将体积与容积进行对比,以最形象的方式展示数学概念,借助图文鲜明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三维图形,给学生更为感性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才会让小学生的几何学习过程越发轻松起来。
二、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应用能力
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对于其个人学科综合素养水平的形成至关重要。让小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并能够利用课堂所学去自主解决生活问题,有助于学生学习体验的快乐化和自身学习质量的提高。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中死板地教学,引导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记忆数学知识,不仅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抑制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导致师生关系僵化,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当前部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足,课堂氛围沉闷,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法,将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处理,利用更多的生活化问题和情境,促进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数学课堂中,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应用个人所学过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才能让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明显提升。
像在学习有关于“扇形统计图”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展示有趣的统计图。像小学生喜爱的电脑游戏扇形统计图,小学生出游首选地扇形统计图等,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统计内容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利用这些统计图,观察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主动学习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主要应用方式,有助于学生摆脱他人的压迫,开展自主学习。在之后的应用阶段,教师同样从小学生的生活中选择一个有趣的统计主题,让学生自主获得数据,整理数据,将其按照正确的方式绘制成统计图,成为合格的社会问题调查者,生活问题观察者。
三、优化作业设计,尊重学生差异
作业设计,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作业设计实践中,大多数教师本着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答题模式的目的,给学生复制大量的判断题填空题,消化数学概念。大量重复的数学题目,让学生掌握答题模式。在双减政策下,突破传统的作业设计观念,利用创新的观点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轻松快乐且有所收获,才能实现双减政策增效减负的目的。课堂教学活动,是针对所有同学开展的。作业设计,也应当服务于每一位小学生。学生的个人数学学习能力不同,能够在课后同样时间内所完成的练习题难度、数量也有所不同。教师要积极发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差异,以尊重学生差异为前提设置层次化的数学作业。
像在学习了“四则运算”知识后,教师要考虑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计算速度慢,需要更多的时间思考检查。可以给他们作业量减半,但要求质量。同时要考虑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需要在完成作业时获得一定的挑战,做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除了基础作业,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两道挑战性题目。提高题目的复杂度,让学生找到参与数学学习的动力。只有将学生的需求考虑到位,才能提高作业魅力与学科魅力,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
结语
综上所述,灵活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重视作业的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才能让双减政策全面落地。在双减政策营造的全新环境下,用不同的模式和手段促进学生真正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瑶. 基于“双减”政策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析[J]. 电脑校园,2022(3):302-303.
[2]梁静. 精设教学环节打造高效课堂——谈"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再建[J]. 课程教育研究,2021(42):111-112.
[3]刘立影.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1(46):37-38-39.
[4]林芸琴. 基于“双减”政策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育创新研究[J]. 电脑校园,2019(6):16233-16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