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落实单元目标 提升作业品质

落实单元目标 提升作业品质

作 者:洪艳珠 李丁玲 (泉州市第三实验小学,福建 泉州 362000)

 基金项目:本文为泉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基于文体意识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G1451-062)

【教材说明】

统编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围绕着“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三个语文要素,编排了四篇课文《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凸显了“春天之美”“花鸟之爱”和“昆虫之题”三个板块。单元重点不仅要体会生动优美的语言,还要观察大自然的景物,增进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教材每课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都渗透对方法的指导。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30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会写29个词语。积累优美的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领悟作者所描绘的意境。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培养学生观察美、欣赏美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单元作业目标】

1.借助语言环境学会“鸳、鸯、惠”等30个生字,读准“挨、散、杆、蚂”4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和29个词语。

2.根据形声字的构字特点,能运用偏旁归类的识字方法认识“援、掷”等生字,识记“救援、投掷”等词语。

3.能辨析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运用。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古诗三首》和《忆江南》,《燕子》第1-3自然段,《荷花》第2-4自然段。默写《绝句》

5.能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能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

6.能向同学推荐春游值得去的地方,说清楚好玩之处和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并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说明】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一、渐入佳境观芦美

【原创】1.xiǎo xī(     )边上的lú wěi(     )羞答答地抽出了nèn  yá(     ),它们在微风的chuī fú(    )下,轻轻地摇摆着,各有各的zī shì(    ),fǎnɡ fú (     )一位位美丽的少女在ān xián(      )地跳着wǔ dǎo(      )。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除在识字方面提出“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的基本要求,还提出“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的新要求。本题设置这样的语言环境,旨在改变机械性抄写的方式,注重情趣化、生活化,既考查学生的拼读能力,又检查学生对于本单元生字词在正确书写、理解字义,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运用能力。其中“溪”、“蹈”是容易添笔少画的常错字,“佛”和“拂”形相近、易混淆,要认真观察,正确书写,放在同一语境中,便于比较和归类记忆。】

二、目光如炬辨景趣

【原创】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束缚(fù)  B. 紧凑(còu)  C. 裂痕(hénɡ)    D. 丝绸(chóu)          

【设计意图:依附单元作业目标1,考查学生对本单元易错读音的识记和辨别情况,通过检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从而检查学生本单元的识字效果。】

【原创】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哪一项(    )。

A.掠过       B.随风      C.泛起       D.优慧

【设计意图:依附单元作业目标1,考查学生对本单元字词方面的正确书写情况,能够区分音近形近字和音近形异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原创】4.下列多音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闲散   散落    B.枪杆   笔杆   C.蚂蚁   蚂蚱    D.挨打   挨近

【设计意图:依附单元作业目标1,考查学生对本单元四个多音字的掌握情况,旨在让学生明白同一个字读音不同,意思就发生变化。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既可有效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词,又可有效地帮助学生区分多音字。】

【原创】5.“缴”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哪个字的意思有关?(    )。

A.嗷         B.缠          C.放         D.檄

【设计意图: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的内容设置本题的操练,既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形旁表意的识字方法,又训练识字能力,同时渗透独立识字的意识和习惯,对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有帮助。】

【原创】6.“电子测温计很         ,能随时显示出气温的变化。”横线上应填的词是(   )。

A.灵巧      B.灵敏        C灵活          D.灵便

【设计意图:本题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一项内容,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训练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原创】7.联系生活中见到的大公鸡,选择合适的词语,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一身(  )的羽毛,一双(  )的爪子,加上一顶(   )的鸡冠,凑成了(   )的大公鸡。( A.火焰似的   B.强健有力   C.美丽威武    D.光彩夺目)

【设计意图: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二项内容——照样子写一种小动物的特点,选择学生熟悉的大公鸡,提供语言环境让学生选择最能体现“特点”的词语,既降低了难度,又渗透从多方面表现动物外形特点的方法。】

【原创】8.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B.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C.瓢虫款款地落下来,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

D.那一个个熟透的石榴挂在枝头,正冲着我得意地笑。

【设计意图:围绕本单元“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这一要素,选择文本中的这四个句子,既考查学生对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又欣赏语言的优美生动之美,体会表达的效果。】

【原创】9.下列诗句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写同一个季节的一项是(    )。

A.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B.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设计意图:依附单元作业目标4,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及其文学常识的识记、理解、评鉴能力,又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做题时可以通过对整首诗文内容进行回忆,抑或借助诗句中的景物,来判断每一首诗所描写的季节。】

【原创】10.将下面一句话填在哪个地方,使文段的衔接最恰当(    )。

  “它与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统称为‘雪中四友’,是中国名贵花卉之一。”

①迎春花又名金梅、金腰带、小黄花,系木犀科落叶灌木。 ②因其在百花之中开花最早,花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而得名。③迎春花不仅花色端庄秀丽,气质非凡,而且具有不畏寒威,不择风土,适应性强的特点,历来为人们所喜爱。④

A.①          B.②          C.③          D.④

【设计意图:段落训练是三年级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依附单元作业目标5,选择把句子安插在段落中,既考查学生对段落意思的理解,又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此题也是对上册“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要素的延伸训练与巩固。】

                             第二部分  阅读与欣赏

三、眉飞色舞赏物忙

【原创】11.大自然真是个了不起的画家,它挥笔画下了一池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          ,有的        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        ,有的还是           ,看起来        得马上要                               。(选自课文《荷花》)

【设计意图:本题结合《荷花》课后第一道思考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借助填空部分,将学生抽象的记忆转化为具体的语言文字,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课上所学内容,强化阅读积累。】

【原创】12.古诗真是一幅多彩的画。诗中有桃花,如宋代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             ,春江水暖鸭先知。”诗中有燕子如唐代杜甫在《绝句》中写道:“            ,沙暖睡鸳鸯。”诗中还有黄鹂,如宋代曾几在《三衢道中》写道“绿阴不减来时路,              。”

【设计意图:依附单元作业目标4,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通过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把抽象的诗文变成可观可感的画面,学生做题时自然而然“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本单元语文要素),填写相应的诗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诗词的兴趣。】

【原创】13.春天真是个烂漫无比的季节。轻风微微地      ,如毛的细雨          ,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     的草,     的叶,都像            。(选自课文《燕子》) 它让我想到清代诗人高鼎在《村居》中写到的诗句:              二月天,           醉春烟 。

【设计意图:依附单元作业目标4,此题也是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积累。同时把现代文与古诗文进行巧妙结合,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也体现作业的开放性。】

四、神采飞扬戏蝶欢

                            蝴蝶的文学(节选)

                                    郑振铎

①春送了绿衣给田野、给树木、给花园;甚至于小小的墙隅、屋角、小小的庭前阶下,也点缀着新绿。就是油碧色的湖水,被春风粼粼的吹动,山间的溪流也开始淙淙汩汩的流动了,于是黄的、白的、红的、紫的、蓝的,以及不能名色的花开了;于是红的,白的,黄的,黑的,以及各色的蝴蝶们,从蛹中苏醒了,舒展着美的耀人的双翼,栩栩的在花间,在园中飞了;便是小小的墙隅屋角,小小的庭前阶下,只要有新绿的花木在着的,只要有什么花舒放着的,蝴蝶们也都栩栩地来临了。

②蝴蝶来了,偕来的是花的春天。

③当我们在和暖宜人的阳光下,走到一望无际的开放着金黄色的菜田间,或杂生着不可数的无名的野花的草地上时,大的小的蝴蝶们总在那里飞翔着。一刻飞向这朵花,一刻飞向那朵花,便是停下了,双翼也还在不息不住的扇动。一群儿童们嬉笑着追逐在它们之后,见它们停下了,便悄悄的蹑足走近,等到他们走近时,蝴蝶却又态度闲暇的舒翼飞开了。

④“啊,蝴蝶!它便被追,也并不现出匆急的神气。”

⑤在这个时候,我们似乎感到全个宇宙都耀着微笑,都泛滥着快乐,每个生命都在生长,在向前或向上发展。

                                                        ——选自《郑振铎散文选集》

【改造】14.“一群儿童嬉笑着追逐在它们之后”中的“它们”指什么?(    )

A.蜜蜂          B.蜻蜓        C.蝴蝶          D.小鸟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锁定语段位置,联系上下文,便可获取正确信息。】

【原创】15.语段中“以及不能名色的花开了”中的“不能名色”是什么意思? (   )

A.不能说出名字               B.不能说出颜色 

        C.不能说出名字和颜色    D.不知道什么名字和颜色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提出理解词句的要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借助课文、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这里的“名”做动词使用,是说出的意思。】

【改造】16.“呵,蝴蝶!它便被追,也并不现出匆急的神气。”你从这部分内容中体会出蝴蝶什么样的心情?(      )

A.匆急          B.生气          C.悠闲          D.焦急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提出阅读“能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别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短文理解和领悟能力,通过体会主人公的心情加深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原创】17.读了全文,特别是最后一段,你觉得字里行间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

A.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蝴蝶喜爱和赞美之情。

B.文章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不满和怨恨之情。

C.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夏日生机勃勃的景象的喜爱之情。

D.文章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独立的,相互没有联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提出阅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本题考查学生是否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懂文章的主旨。】

【改造】18.文中画线的句子 ,把春天当作人来写,真有趣。你喜欢这样的句子吗?请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设计意图:基于单元阅读要素及选文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和体会优美生动的句子,考查学生对拟人这种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感受到表达的效果。】

【原创】19. 美景由我画

(选做)阅读文章,你的脑海中有没有对应的画面呢?试着用不同颜色的笔,将它们画出来,展示春天与蝴蝶的美丽。

【设计意图:本题一改传统考查方式,通过画画表现美,加入美术元素,增加挑战性和趣味性。同时,本题作为一道选做题,学生可以尽自己的能力完成,体现作业的分层设计。】

                          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

【原创】五、伶牙俐齿话春游

20.阳光明媚的春天里,好玩的地方可多了,可以去郊外踏青,可以去景区赏景,还可以去公园里放风筝,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呢……春天来了,你打算和小伙伴一起去哪儿春游呢?请你借助“春游推荐卡(作业单一)”向大家推荐一个好玩的地方。

温馨提示:1.说清楚推荐的地方和理由,用上“可以……可以……也可以……”的句式,会让你的表达更有条理。2.做个文明的听众,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说话。

【设计意图:本次口语交际重点在于“说清楚”,选择学生喜欢的话题“春游”,切入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交流更亲切自然,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个训练也是对二年级下册 “清楚地表达想法,简单说明理由”这一要素的巩固与提升。】

【原创】六、生花妙笔写生灵

21.习作。题目:我是           (大自然里的一种植物)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假设你是大自然里的一种植物,把你的名字、样子、颜色、气味等特征写清楚。

3.借助记录卡,表达通顺,完成后认真检查和修改,不写错别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把自己化身为某种植物,既能引发学生积极地去想象、去表达,又能激发学生内心美好的情愫。而记录卡的使用,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更有条理地进行表达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