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立德树人视阈下医学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作 者:张惊宇1 谢芳萍2 张力娜1
(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2、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深圳 518126)
大
中
小
摘 要:坚决贯彻落实党在十八大以来对于医学人才培养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教育导向,培养医学院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是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开展的根本任务,对培养和输送高质量、多元化的医学预备人才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立德树人”的含义作为切入点,解读该视域下医学人文教育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同时探索立德树人视阈下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医学人文教育;教育研究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构建,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立德树人,作为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强调以德育教育为出发点,通过合适的方式对于学生给予正向引导和感化,从而达到教育育人的目的,是医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关键和首要使命。本文解读了立德树人视阈下医学人文教育的科学内涵,探讨了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力图促进我国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立德树人和医学人文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医学人文教育是将“生命至上”的思想融入到医学常识课程之中,培养学生“病人的利益至上”、“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使得学生可以将一切人的价值和生命置于首要地位,尊重患者的生命尊严。从医学教育的角度来看,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院校和医院开展人文和社会科学教学的活动。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之中,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部署,深化医学人文教育改革,因此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医学人文教育,有助于推进“新医科”建设步伐,促进医学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从研究的角度看,医学人文是对医学或卫生保健本质和价值问题的探究。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院校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重要行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校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医学院校要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作用,持续提高医学院校人文学科育人的成效和水平[1]。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要求,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各学科门类的特点,从而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医学人文教育要从观念到实践,从知识到行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立德树人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各环节,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二、立德树人视阈下医学人文教育发展瓶颈和思考
(一)教育政策有待完善
在我国新医改和健康中国政策战略的大背景之下,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医学人才全方面发展,但相关国家政策方面仍未明确指出医学人文教育的具体实施措施以及发展方向。在相关文献中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对于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大多为指导方向和指导意见,缺乏科学的、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具体操作制度和教育方案,教学的考核方式多为论文撰写或试卷考试。同时大多数的医学院校把较多的教学精力放在医学实践技能操作以及医学理论知识培养方面,因此容易出现学校缺乏医学人文学科建设的专职教师,以及医学人文教育相关的课程标准,无医学人文核心课程缺乏医学人文学科建设的指导方针与内容规划。
(二)教育理念有待更新
医学人文教育不单单是停留在课本上的客观理论研究,也需要培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和医学人文关怀精神。研究发现,部分医学院校对于医学人文教育的规律和本质认识不足,忽略了对医学院校学生的素质培养,仅仅是通过课程化,将课程内容局限于课堂之中,导致脱离了学校、社会、医院等大环境的协同作用[2]。因此导致学生不能充分理解医学人文教育的正确地位,难以处理好专业学科与人文学科之间的联系,忽视了医学人文教育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存在一些医学院校没有科学设置医学人文的核心课程,且《医学人类学》《医学史》等课程较少,《卫生法学》《医学伦理学》等课程较多,学习内容抽象且与临床实践脱节。使学生对医学人文教育教学目的和意义的认可度较低。
三、立德树人视阈下医学人文教育实践路径
(一)集中资源,完善“第一课堂”
针对立德树人视阈下医学人文教育的课程开展,医学院校应针对医学人文教育的要求,规划医学人文建设路径,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学会用人文的思维与方法解决问题。崇尚科学、实事求是、依法行医、珍视生命、关爱患者,具有良好的医学伦理观念和医患沟通能力,将职业素养、人文关怀、医患沟通等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贯穿到专业教育的全过程,改革课程设计以及考核模式,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坚持医学与人文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管理与育人并重,提升教学质量。
(二)课余结合,加造“第二课堂”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发挥医学人文教育特性,提升医学院校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烘托校园医学人文精神。“第二课堂”作为学生重要的课外学习和兴趣培养的路径,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可以集中资源打造“思想与品德、心理、文化与艺术、职业与创业”4个素质教育平台,学生自主选修,获素质教育学分[3]。激励学生选修教育活动,推动了医学人文教育质量提升,在校园形成较好的文化影响力,推进第二课堂的质量建设。
(三)寓教于乐,营造人文氛围
在此大背景下,医学院校可以打造文化品牌,培养具有地方校园特色的医学人文校园氛围,形成品牌效应。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使学生从服务他人和服务社会中学生们感悟到仁爱精神带来的幸福感与使命感,提升志愿者专业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学校可以加强文艺宣传活动,如“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美育为主线,陶冶师生情操,培养文学素养,把立德树人融入到医学人文教育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加强学校人文氛围。
四、讨论
坚持“立德树人”教育原则,加强医学人文知识的教育,完善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基本属性,强化实践教学,加强专业课教师培训,深化“第二课堂”在医学人文教育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情愫,掌握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加强素质平台专业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研究,形成一批高水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最终使学生胜任治病救人的职业要求,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畅浩,黄妙玲,管媚媚,陈勍.以“立德树人”思想为指导促进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J].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2,6(02):119-121.
[2]曲巍,卢婧婧.高等医学院校人文教育“课程思政”的思考[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9(05):49-51.
[3]韩朝飞,胡希恒,李玲芳,李源.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高校临床医学研究生人文素养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医学工程,2021,29(08):134-136.
作者简介
张惊宇(1979—),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职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E-mail:zhangjingyuyx@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