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世界》作为中国第一个教育类专门刊物,办刊时间近7年之久,且质量高出同类刊物。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以罗振玉、王国维为首的作者群的共同努力。一个刊物的正常发行出版,除了充足的资金外,高质量的文章是至关重要的,而高质量的文章源于高素质的作者。当时的《教育世界》恰恰就汇聚了这样一批人。
一、以罗、王为首的具有较深学术底蕴的作者
《教育世界》主要有两个主编即罗振玉和王国维。他们具有很高的学术成就,这对于《教育世界》的创办和发行以及较长时期的存在来说非常重要。正是由于这两位出色的主编,《教育世界》在介绍教育制度、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同时,还与20世纪初的学术转型形成互动,也对近代报刊的发展以及后来教育刊物的创办提供了宝贵经验。
1、罗振玉:
作为杂志的创办者和主编,罗振玉通过《教育世界》向人们展示了他对于当时教育状况以及教育改革的一系列看法。《教育世界》成为罗振玉向政府和民众表达自身观点的一个平台。而罗振玉本身就是一个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更是晚清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虽然他的政治思想趋于保守,进而影响到他的教育思想,但这不能抹煞他对中国近代教育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罗振玉在《教育世界》上发表了大量文章,除了教育论说之外还有不少学术研究的文章,还发表了不少关于金石研究的文章。这些文章既体现了罗振玉的学术水平,又体现了《教育世界》从专门教育类刊物到综合学术类刊物的转变。
2、王国维
对《教育世界》而言,王国维是除罗振玉之外的另一个重要人物。纵观王国维《教育世界》上的署名文章,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教育方面的译文、论说,文学、哲学、伦理学方面的论说、译文。
(1)教育文章
在前六十八号,王国维主要发表一些有关教育的译文,因而体现他自己教育观念的文章很少,其中只是在第五十六号发表了《论教育之宗旨》一篇阐述自己观点的文章。改版之后,自第六十九号起,王国维又陆续发表了一些教育论说。这些文章体现出王国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教育色彩。
王国维的教育论说文章体现了浓厚的人文主义教育色彩,有利于促进当时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而且这些论说的发表使得《教育世界》与其他教育类刊物相比呈现出自身的特点。
(2)学术文章
除了教育论说,在第六十八号之后的《教育世界》上,王国维陆续发表了一些文学、哲学、伦理学方面的文章。正是这些文章,使得《教育世界》具有浓厚的学术研究色彩。特别是哲学方面的文章,不仅向国人介绍了西方的著名哲学家及其思想,而且较早对中西哲学作了深入的比较,促进了20世纪初哲学的独立。另外,发表了一些有关学术史、《红楼梦》以及诗词研究的文章,使人们在了解教育制度、变革的同时,对当时的学术研究也有一定的接触。
3、张元济
张元济(1867—1959年),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
张元济的编辑宗旨,即“以扶助教育为己任”。他认为,办教育就应当编辑出版编写得体、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适合我国国情的教科书。他提出了一些切实的建议,产生了一定的反响。
二、翻译人才
《教育世界》作为一份教育刊物,除了对国内教育状况、改革以及时人对教育的讨论文章之外,翻译国外教育制度及状况的文章占了很大比重,且其办刊宗旨就是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制度。这就需要一批具有一定基础的翻译人才。
罗振常(1876—1944年),罗振玉之弟,近代学者、藏书家。曾译日本教育论著多种,悉刊于《教育世界》杂志。
沈紘,字昕伯,浙江桐乡人,1898年入东文学社学习日语,为《农学报》、《农学丛书》、《教育世界》等翻译了大量的文章和书籍。后赴法国留学。留法期间时常为《教育世界》提供介绍法国教育状况的文稿。
陈毅,湖北黄陂人,深受张之洞的器重,不仅为张制定学制出谋策划,还直接参与了学制的起草工作。
高凤谦(1869—1936年),福建长乐人,1895年入杭州知府林启幕府,参与创办求实书院、养正书塾、杭州蚕学馆等,1901年任浙江大学堂总教习,次年率学生东渡日本任浙江留日学生监督,1903年归国后入上海商务印书馆。
另外,受资料限制,蒋黼、周家树、汪有龄的具体情况已无法查找。
这些翻译人才翻译了大量日文法文资料,为《教育世界》的译文刊登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日本学者
晚清的教育改革,最初是借鉴日本的制度和政策。因此,与政府极为密切的《教育世界》的创办和编写也离不开日本教育界人士的帮助。其中,最主要的两位是日本《教育时报》主笔迁武雄和冈本监辅。另外还有一些罗振玉、王国维出游日本时拜访的日本政界以及教育界人士。
1、迁武雄
《教育世界》主要是引进日本的教育理论和政策,因而与日本的关系极为密切。在作者群方面体现在日本学术教育界人士的参与上。如日本《教育时报》主编迁武雄的参与上。他在《教育世界》上的署名文章有三篇:《支那教育改革》(第三号)、《清国两江学政方案私议》(第十九号)、《敬告清国教育当道诸君》(第九十五号)。
2、冈本监辅
冈本监辅,1839年出生于阿波美马郡三谷村,幼名文平,后改名监辅,号韦庵。他著述颇多,涉及日本地方史志、西学以及神、儒、耶诸教等。具有亚洲主义思想,比较热心于以世界知识启发中国人,志在向中国人传播文明观念的活动。
另外,还有一些日本政界及教育界人士对《教育世界》的编辑有间接的帮助。
最后,《教育世界》中保存了大量地方督抚官员关于教育改革的奏折。
四、综合分析
《教育世界》的作者群主要包括上述三类人,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教育世界》成为一份颇具水准的刊物。这三类作者的文章各有特点,在不同方面为《教育世界》的顺利创办及发行作出了贡献。
首先,以罗王为首的具有较深学术底蕴的作者是《教育世界》的主导力量,特别是作为主编的罗振玉和王国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刊物的栏目设置、文章的类别及取向。其次,翻译人才为《教育世界》翻译了大量文章,是刊物的主力军。再次,日本学者加入为《教育世界》增添了活力。
[参考资料]
[1]王国维:《论普及教育根本办法(条陈学部)》,《教育世界》第一百三十六号,1906年11月
[2]张元济:《答友人问学堂事书》,《教育世界》第二十号,1902年3月
[3]陈鸿祥:《王国维年谱》,齐鲁书社,1991年版,第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