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知识不断借鉴和西化的过程中,我们的精神基础渐渐被影响,我国的教育研究也渐渐失去了生存的学科根基,失去了应有的本土关怀,原创意识和原创能力匮乏。要提高教育研究中的原创性,必须注意增强教育研究的历史使命,开阔教育研究的学术视野,强化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明确教育研究的质量追求。
[关键词]教育研究;原创性;问题
一、教育研究原创性
所谓原创即原始性创新。教育研究中的原创性是指教育研究者为解决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中的原发性问题,通过有效的途径获取原始性的素材,进行独立而独特的研究,得出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并产生引导性的影响,成为带动后续研究的源泉和基础。具体说来,教育研究中的原创性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研究问题的原发性。所谓研究问题的原发性,即所研究的问题属教育研究的源头性、原点性问题,或者是教育研究的前沿性、关键性问题。前沿性、关键性问题的发现与把握是开展原创性研究的重要条件。
(二)研究素材的原始性。研究素材的原始性,即指教育研究者面对理论问题深入思考,面对实际问题调查、实验,用各种途径亲自获得第一手的素材进行研究。原始性的研究素材往往能导致原创性的观点,应该大力提倡。
(三)研究方式的独特性。原创性研究的方式是独特而富有成效的。原创性研究解决问题的视角和思路一定是独一无二、简洁巧妙的,所谓能够“独辟蹊径”。原创性研究的话语和表述方式一定是别人无法取代的,所谓“成一家之言,能自圆其说”。
(四)研究成果的创造性。原创性研究是有所作为、富有成效的,表现为在教育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建树,通过研究获得了创造性的学术成果,开辟了新的教育研究领域,带动学术的发展到达一个新的认识高度。
(五)研究影响的引导性。原创性研究对人类生活有重大影响,在推动人类进步方面蕴涵着巨大的潜力并且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原创性教育研究对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具有引导性的影响。
二、我国教育研究中原创性缺失状况及归因分析
(一)文化传统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在思想方式上,缺乏创新精神,其行为模式基本上是经验模仿;在价值观念上,强调平均主义和中庸思想,“枪打出头鸟”,扼杀了个体创造性,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思想浓厚;在文化取向上,忽视个性、自主性和独立性,而这恰恰是个体的创造力发展的基础;在思维方式方面,强调感性认识,缺乏实证研究、逻辑推理、理性思维、严谨缜密的思维方式。
(二)研究者原创意识的缺乏和学术道德失范
教育研究的原创性在于研究者能否提出原创性的问题,并拥有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指的是在教育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断地反问自己:我是否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问题域何在问题域指的是,研究者的“私人问题”在何种层次和何种条件下才成为真问题,并且最后成为公共的主要问题;在多大程度上和前人或传统的问题相关联,但与之相比又有着根本的不同等。其次,良好的学术道德是原创性研究的精神保障,但是目前因受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岗位津贴、荣誉称号等利益驱动,有些教育研究者的学术道德出现程度不同的失范现象,如剽窃抄袭、重复发表、以译充著、以编代创等,对原创性研究造成了严重危害。
(三)研究评价的影响
目前比较流行的对教育研究及其成果的量化评估,看似客观公正,细致易行,但是却在无形中产生了价值导向的偏误,使得许多人盲目追求数量,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质量。量化评估虽不致全错,但目前确实尚不够成熟,弊多利少,需要进一步地完善。过分地强调甚或惟一地使用量化评估,肯定不利于高质量的原创性的教学研究成果的取得。可以说,无视学术研究的原创性的应有价值,是量化评价最大的弊病。
三、努力提高研究者的原创水平
(一)增强教育研究的历史使命。教育研究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一是和别的学科相比,教育学科长期以来成为别的学科的领地,大量地使用着相关学科的概念、术语和命题,没有自己的话语体系,需要增强其原创性,以提高学科尊严;二是我国的教育研究和国外的相比,译介的多,验证的多,移植的多,模仿的多,而原创性的少。教育研究成果不少,但不能适合中国的教育实际,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有效地解决这两个问题,追求教育研究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应有尊严,从而改变教育研究领域对外界的依附性地位,是新世纪中国教育研究应该承担起来的历史使命。
(二)开阔教育研究的学术视野。原创性教育研究的学术视野一定要广阔,要将自己的研究放到国际或国内的大背景下来考虑,才能确保原创性教育研究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如果只是囿于个人狭窄的学术视野,闭门造车,在小圈子里追求什么原创,孤芳自赏,自封什么“填补空白”、“国内领先”等学术桂冠,那是非常可笑又可悲的。
(三)强化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任何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原创性教育研究更是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在研究中我们首先要问所从事的这项研究是否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一个真问题还是一个假问题,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还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枝节性问题,它的解决是一个问题的终结还是一系列问题的开端? 要想有效地提高教学研究的原创性,必须要增强研究的问题意识。
(四)明确教育研究的质量追求。学术研究是一项以质量取胜的事业,而原创性又是衡量学术研究质量的重要标准。只有原创性的研究,才真正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教育研究工作者要高扬原创精神,树立精品意识,追求学术质量,发愤图强,超越创新,在新的世纪将中国教育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政涛.教育研究的原创性探询[J].教育评论,2001,(4).
[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117.
[3]潘武玲.关于提高我国高校原创性基础研究水平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2,(3).
[4]杨玉圣.学术打假与学风建设[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8,(4).
[5]陆敏,胡梅娜.原创性——学术研究的基本准则[J].政法论坛,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