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创设真实情境,优化语篇教学

创设真实情境,优化语篇教学

作 者:许 旸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高浪小学,江苏 无锡 214142)

 

 
摘   要:语篇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课型之一,以语篇为教学单位,要求教师把握文本的整体性。但目前语篇教学仍然存在碎片化教学的现象。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情景创设
一、教学背景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只关注语言教学的词句,弃文本于不顾,从而忽略了文本所依托的情境。
笔者有幸执教了一节关于语篇教学的展示课,即译林版《英语》三下Unit7 On the farm story time 板块,并在试教和反复磨课中收获了一些感悟和启发。
二、初次试教
Step1 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初始,教师通过一首有关农场的歌曲,节奏欢快,迅速把学生带入到本课的话题——农场生活上来,同时营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接着,教师向学生抛出what’s the song about?这一问题,学生顺利答出It’s about farm, 自然引出本课的话题On the farm.
Step2 层层剥茧,剖析文本架构
在读前环节,教师先发制人,以图设问,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信息,并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引发学生思考。
在读中环节,教师将文本分为三部分:图1为第一部分,介绍故事发生背景;图2和图3为第二部分,介绍农场上的动物;图4和图5则是介绍农场上的水果。在划分层次后,教师带领学生开始逐图学习第一部分。
Step3 归纳总结,挖掘情感价值
在读后环节,学生逐句跟读录音,模仿语音语调,并以小组下形式进行角色扮演。最后教师通过问题How are Mike and Liu Tao? 并带领学生欣赏农场生活的图片,揭示农场生活的快乐,旨在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师初次试教的教学目标是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掌握文本中出现的生词和句型,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经过研究讨论,英语组团队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读前环节:主题不明,缺少氛围感。
改进措施:创设真实主题情景,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走进真实语境。建构主义教育观认为。因此文本的主题要尽量生活化、真实化,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结构,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歌曲播放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学校开放日的活动,活动内容是参观农场,并邀请学生一起参与。这样一来,学生便化身为情景的主人,并且对农场产生很大的好奇,成功激发学生语篇学习的兴趣。
(二)读中环节:主题破碎,缺少整体感
改进措施:紧紧围绕大主题,以小主题串联文本,让学生逐步感知情境。在文本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将词句与文本分开进行教学,丢失了文本的完整性,导致学生无法获得一个完整的文本理解。实际上,词句之所以有存在的意义,是因为它们都是建立在文本之上的。失去了文本,词句便失去了语用价值。所以文本的段落与段落之间需要保持“藕断丝连”,步步深入。比如,在农场之旅的大主题下,教师可以自然而然地将文本分为旅途的几个环节。图1是在进入农场之前,在门口等待;图2图3是进入农场的第一站——牧场,图4图5则是第二站——果园。更改后的设计,既保证了层次分明,同时也紧扣大主题,保留了文本的整体感,让学生身临其境。
(三)读后环节,强行升华,缺少真实感
改进措施:强化主题,借助文本内容,使学生体验文化情感。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作用。”文本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输入和输出,更是学生体验情感、感受文化的过程。因此在文本的读后环节,教师可以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延伸出一个新情景。比如参观完农场之后,旅行团决定前往下一个地点,这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这样处理,既能给学生的语言输入提供支架,同时又能超越文本自身的局限性,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四、二次试教
Step1身临其境,营造氛围感的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农场生活”来展开,使得整体的文本解读更完整、更有主题意义。师生教学对话如下:
T: Boys and girls, look! Today is the school’s travel day. Miss Li will take students to go to a farm. Let’s go with them together, ok?
S: OK.
T: Good! Let’s read the sentence very loudly and then we can go. Farm, farm, go, go, go! 
S: Farm, farm, go, go, go!
Step2 穿针引线,构造整体感
在进入农场前,是Mike, Liu Tao与grandpa之间的初次见面,对应子主题:before the trip。师生对话如下:
(播放Liu Tao 录音)
T: Mike meets Liu Tao’s grandpa. How do they greet? Let’s guess.
S: Welcome to my farm.
T: Great! (新授welcome) 
T: Look, I’m Liu Tao’s grandpa. Welcome to my farm. What do you think of grandpa?
S: Happy.
T: I think he’s very kind. Can you be a nice grandpa?
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图片所蕴含的信息,对Mike, Liu Tao和grandpa三人见面时的人物心理进行了深入解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爷爷在见到刘涛时,必然十分开心。此时教师摇身一变,成为了刘涛的爷爷,为学生展示角色的热情好客,这大大激起了学生的表演欲和好奇心,以此达到以情带读的目的。
在农场之上,Mike, Liu Tao与grandpa见到了不少动物和水果,对应子主题:on the farm。但考虑到文本的相似度过高,故而教师又将其细分为两块:On the trip 1——Animal home和On the trip 2——Fruit garden。对于第一块——动物之家的处理,教师采用精读法,带领学生仔细研读课文的词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并且声情并茂地朗读表演。而对于水果园的教学,学生在学习完动物板块后,对本课的新知已经可以达到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Step3 首尾呼应,升华主题
真实的语境中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真正体验到农场生活的乐趣,更能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师生对话如下:
T: The trip is over. How do you feel?
S: Happy.
T: You’re happy. So let’s try to write a diary about this trip. OK?
S: OK!
T: The farm is fun. Let’s enjoy the happy farm and enjoy happy life!
五、总结
总而言之,语篇教学大到长篇的文本,小至简短的对话,形式千变万化,但唯有一点不变:建立真实的语境。若将语篇教学比作是件华美的衣裳,那语境便是游走在衣裳之中的针线。只有牢牢抓住文本的“线”,方能达到语篇教学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