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教育现状及对策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教育现状及对策

作 者:谭利佳1 韩 璇2 (1、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2、 潍坊理工学院师范学院,山东 潍坊 261101)

 

 
摘   要:爱国主义,其是我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革命前辈为了国家发展献身的动力,是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动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爱国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阐述爱国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提出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的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爱国教育
引言
21世纪,世界各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使得国与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民族文化也受着各种文化的侵袭。而大学生,其承担着国家、民族的未来,大学生的素质能够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大学生所处的阶段,是培养其爱国责任感的最佳时期。在各种文化的侵袭中,在世界文化的交融中,更是要高举爱国大旗,将爱国教育贯彻到大学生的教育中,培养出能够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生,为特色社会主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
一、爱国主义的理念和对大学生的作用
(一)爱国主义的界定
爱国主义,是个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是个人的精神寄托,是对个人情感、思想和行为的统一。在我国,爱国主义代表了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是中国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文明交融中存留下来的精神支柱。是个人对祖国的感情的体现,反映了个人对文化、民族的认同。
(二)爱国主义对大学生的作用
1.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
大学生,其在校学习期间,多注重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却忽略了对自身思想的建设。而爱国主义的教育,能够让大学生认清社会的趋势,认识到国家的命运,了解到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2.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爱国主义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能够带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爱国主义能够指引大学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创造自身的价值。
3.为大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
爱国主义教育,其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大学生能够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修养,培养出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个人准则,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我国大学生爱国教育现状
(一)爱国主义的错误理解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大学生应有的精神寄托。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法分子的信息传播,致使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错误理解,让大学生认为抵制外国商品就是爱国,甚至严重时,被蛊惑的大学生对日产车、日产的商品进行打砸,致使较多人的财产损坏。这种错误的爱国文化,其是对外来文化的全盘否定。造成这些情况的本质原因,是因为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错误理解,是社会、家庭、学校未能够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是媒体宣传、外来价值观的诱导。
(二) 爱国教育的形式化
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工作时,未将爱国教育的渗透工作做好,爱国教育只流于表面。在传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方法中,教育者对大学生的教育,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所教内容,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基础上,学生在学习时是被动的。如此的教育工作,是不能够让大学生内心深处产生爱国情怀的,这种爱国教育方法,致使大学生的思想被局限,无法深度的了解到爱国教育的内涵。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也造就了技术的更新,在网络时代中,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众多,其中也包含着些不良信息,大学生无法对这些信息进行过滤,被动的对信息进行接受。严重时甚至有反动思想的出现,在各大社交网站上冒充本土居民,来引导大学生向错误的方向发展。
三、新时代高校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的策略 
(一)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从古至今,有无数的人才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热爱,甚至愿意为了国家付出自己的生命。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行,爱国主义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更新,高校对大学生的爱国教育也要与时俱进。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其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高校更是要根据国情,对大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使得大学生能够对自身的精神进行建设,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愫,让大学生能够根据社会的需求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
(二)与实际结合
高校对大学生的爱国教育手段要多样化,要脱离形式化教育。大学是我国最高学府,其对大学生的教育手段,更应该是丰富、生动的,对于爱国教育更是要如此。作为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是,要采用现代化创新的教育手段,如混合教育、信息化教育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并在教育中加入能贯彻爱国主义的社会实践,让大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以小社会来反映大社会,让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不断壮大,能够直观、理性的去爱自己的国家。
(三)融合网络建立出爱国主义宣传阵地
随着网络交流的盛行,教育与网络的融合也是必然的。爱国教育要抓住这个机遇,利用多媒体对爱国主义进行宣传。首先,建立出爱国教育平台,在平台上提供一些爱国思想的图片、文章、视频和互动活动,吸引大学生对爱国教育的兴趣。其次,在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社交软件上建立账号的方式,在其中宣传爱国主义相关的图文、视频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修养。
结语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中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其代表着人民对国家的热爱,在任何环境下,爱国主义都是学生首要学习的目标。高校对大学生的爱国教育,也要跟随时代的发展进行改变,以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
参考文献
[1]邱苗.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
[2]王瑞. 新时期高校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 求知导刊, 2017(1):1.
[3]左小玲.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民风:科学教育, 2013, 000(001):2-2.
 
作者简介
谭利佳 (1990-)女,辽宁大连,大连医科大学,讲师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
韩璇,女,山东日照人,潍坊理工学院师范学院 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