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管理中的应用路径分析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管理中的应用路径分析

作 者:许明庆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第三小学,浙江 温州 325899)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有助于在学生德育工作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同时,加强在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为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小学;德育管理;应用路径
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而且,小学阶段的德育管理工作,在小学生的学习阶段也比较关键,不仅会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也会对其之后的学习与生活造成一定影响。而传统文化又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进行小学德育管理时,还要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德育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德育的内容,有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改善小学德育管理现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吸收了诸多来自国外的先进经验,并学习了相应的先进技术与外来文化等,尤其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丰富,获取知识的速度也明显得到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也充斥了大量不良信息,而小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在未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前,很难有效辨别信息,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所影响,从而给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因此,面对小学德育管理的现状,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在小学德育工作实施的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提升小学生的德育效果[1]。
(二)发挥传统文化德育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仅含有丰富的德育素材,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思想品德,还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小学教师还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从中选取一些适合进行德育的文化资源,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时,将其融入到工作实践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引导,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一)小学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一些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从德育理论、实践及相关学习活动方面实施的,在制定德育目标时,更注重学生的社会主义品格与个人思想品德、社交品格等方面,且教育系统完善。但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缺乏突出的德育对象。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主要是小学生在德育学习及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德育的发展性与创新性,从而影响了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对小学德育工作效果的提升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小学德育工作问题形成原因
目前,造成小学德育工作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小学生缺乏积极进取的学习意识。小学时期作为个人意识觉醒的重要阶段,很多事情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自身并不具备决断能力,导致他们更多时候会听从老师或家长的建议和想法来做决定。因而,很多小学生也相应缺乏德育创新的能力,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小学教师还要制定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德育实践策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第二,各科教师对学生实施的德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各科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都会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开展德育工作,而这也导致德育工作的实施缺乏系统性,导致很多学生对一些德育知识缺乏正确的了解。第三,外界环境因素对小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小学生本身可塑性强,容易被外界的环境因素所影响,再加上现在社会环境的改变,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很多小学生对国外的一些文化产生了盲目崇拜的心理,忽视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了解,快餐式的小爱哦非文化也容易使学生获取短暂的快乐,对其价值观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2]。
三、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管理中的应用路径探究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样,但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中内容分散,因此,可以对教材进行积极整合和深入挖掘,将传统文化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效融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德育。另外,教师在进行小学德育管理时,可以采用名言警句、讲解成语故事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小学德育管理,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以达到相应的德育效果。
(二)加强教学内容整合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材中涉及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较少,导致在德育过程中容易忽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为了在小学德育管理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还要加强进行教材改革,整合教学内容,并在小学德育教材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多向学生讲解一些有关端午节的来源,以及有关屈原的生平事迹等,也可以组织学生包粽子,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更多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3]。
(三)加强学生德育实践
小学教师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时,可以多组织一些德育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教学氛围,让学生从中感受德育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比如,可以多开展一些有关节日的庆祝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使学生能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一些传统节日及传统道德的重要性。
(四)借助网络平台宣传传统文化
在现代信息社会的环境下,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内。因此,在进行小学德育管理时,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来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学校可以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借助网络平台将一些相关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在课堂上展示,增加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提高教学趣味性,吸引学生学习有关德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结语
在小学德育管理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不但可以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还能使其从中体会到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因此,小学德育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在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郭玲.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家长,2020(25):80+82.
[2]蓝丽艳.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J].新智慧,2021(13):49-50.
[3]曹永辉.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1(22):226.